Page 136 - 张家口政协
P. 136

与边区军民的火热战斗相应,且群众“看不惯、听不懂”,实际
                                上这是走了一段弯路。
                                   1943 年秋季反“扫荡”中,我们接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反“扫荡”胜利结束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分
                                局和军区政治部领导下,我们学习了它,并检查了自己。这是
                                改造我们思想和以后文艺工作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
                                   1944 年春天,在边区群英大会上,我们演出了以反映军民
                                团结、对敌斗争、发扬民族气节的《子弟兵与老百姓》话剧。
                                演出后,各地群众曾先后写信鼓励我们,并告诉我们许多可歌
                                可泣的斗争故事。
                                    同年,七月节的会上,我们演出了从延安传来的《血泪仇》
                                和苏联高涅楚克所作的话剧《前线》。年底,按照党的指示,剧
                                社一部分同志深入连队,向士兵学习,并帮助他们工作,一部
                                份同志,深入农村,开展群众的文艺活动。由于政治机关的正
                                确领导和关怀,这个时期使我们创作了第一个真正的反映士兵
                                生活的,以树立正确的领导作风,教育落后战士为主题的话剧
                                《李国瑞》(作者杜烽)。该剧在“群英会”上演出后,大家一
                                致认为它是对部队对农民群众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好作
                                品。与此同时,剧社下乡的同志参加了阜平高街《穷人乐》的
                                演出。这种演出,教育了我们自己,也帮助了农民,促进了乡
                                村文艺运动。在与阜平高街农民合作过程中,使得我们进一步
                                认识了群众的创造才能,加深了对生活本质的理解,使我们进
                                一步明确了只有根据群众的切身体验和丰富的斗争生活,来写
                                作,来演出,才能为群众所欢迎。在这个时期的前后,我们写
                                出的《八路好》、《王老三减租小唱》两只歌子,在群众中能很
                                快流行起来,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从以上两个剧本演出当中,把我们某些脱离现实的空想改
                                正过来,架子放了下来,思想感情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对
                                毛主席所指示的“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的意义,有了粗浅的理解。


                                                                                       94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