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张家口政协
P. 133
村剧团也纷纷要到剧社来学,我们也就教给他们。所以这个戏
演的很普遍,边区当时虽然没有出版,可是它风行全边区。1944
年,西战团回延安去,也就把这个戏带到了延安。当时在延安
演出的时候,也很受欢迎。以后,我从解放日报看到一篇文章,
萧三同志很欣赏这个节目,说它反映了晋察冀人民的生活,又
用了一种很活泼、轻松的曲调。
1944 年,晋察冀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农村组织变工互助,
办合作社,搞生产自救,边区的经济情况大有好转。血波同志写
了一个剧本叫《过光景》。它从一个家庭的角度,反映这个大生
产运动。在一个家庭中,年青人要搞新的生产方式,如浸种、拌
种,主张民主治家,开家庭会议,想变卖牲口做为生产资金。但
老一代保守、专制,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因此,在两代人之间
展开了斗争。这是一个大型歌剧,有我、火星、学明、徐明同志
合起来共同作曲。为了前后统一,我们按角色分工作曲。比如:
老头王好善,由我负责作曲,二儿媳李秀莲也由我负责谱曲。这
两个人物,我打算用平山秧歌调子作基础,并请了一位会唱平山
秧歌的同志来教唱。我就在李秀莲的曲子中采用了秧歌的曲调,
又加以发展,写出了“李秀莲,嫁到王家整三年”等曲子,演员
们觉得很新鲜,又好听,又好唱,又有乡土特点,大家就都学唱
起来。这时候我们不单向民歌学习,也向地方戏曲学习,又加进
了伴奏,运用戏剧过场音乐的办法,加强剧情的气氛。这个办法
很成功,演出紧凑多了,剧情比较连贯。这个戏拿到边区群英大
会去演出,很受劳动英雄们的欢迎,连续在史家寨大礼堂演出十
几天。我们住在史家寨附近山沟里一排新打的土窑洞里,那年冬
天,边区的生产发展了,生活也就好了,群英大会的伙食团,因
为我们演戏演的好,经常送来猪肉慰问我们,同志们从来没有吃过
那么多的红烧肉。群英大会之后,各村剧团都知道群众剧社有个《过
光景》,是出好戏,纷纷请我们去演出。我们一直从四分区演到一
分区,还演到平西分区,共演出好几十场。一直到1945 年,张家口
解放了,剧社进了城,还拿到张家口、宣化演出。这个戏也是剧社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