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张家口政协
P. 130
则住在平山城西。当时我们都一面工作,一面准备迎接平津解
放。这以前的 1947 年春季,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在阜平召开过
一次文艺座谈会,参加者除作家、艺术家外,还邀请了平山县
柴庄村剧团一位负责人和一位小学教员兼剧团编导即杨润身同
志参加。这是由于柴庄剧团不论创作和演出,及其对战争和整
个群众生活的积极影响,那几年都早已名传各地,成为实践《穷
人乐》方向的典范,受到广泛赞誉。而文艺座谈会上听了该村
剧团的情况介绍,更无不惊喜和诚服。不用说,柴庄剧团的成
就,是同铁血剧社过去在平山撒下的艺术种子直接间接有关的。
那次会后中央局宣传部长周扬同志又派我去柴庄,调查、了解
了半个多月,回来写了汇报,中央局宣传部也作了号召全边区
农村剧团向柴庄学习以推动和服务于解放战争的决定。而过了
一年多我调华北文协后,考虑到迎接平、津解放和全国文艺的
发展,我向当时的华北局宣传部长周扬同志建议,把柴庄小学
教员兼剧团编导杨润身调入群众剧社,并得批准。就为这件事,
我到平山城西群众剧社驻地去过一次,那时见到他们又已陆续
补充了一些骨干,已是面目又新地兵强马壮了。
群众剧社不久就进入解放较早的天津市,我稍后一点才随华北
文协进入北平。1950 年,我和丁玲等同志一起,在北京前门外一
家剧场,看了由王血波、张学新执笔,与搬运工人集体创作的大型
话剧《六号门》,感到欢愉不止。毫无疑问,这个戏以建国初期反
映工人生活和斗争的优秀剧作之一而留在了文艺史上。至于 1951
年,由王莘作词谱曲的《歌唱祖国》更立即唱响全国,直至现在。
那一年王血波、杨润身、张学新已考入由丁玲同志主持、我也参加
了工作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秦征则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后向一
位苏联油画家专习油画并很得赏识。铁血剧社和群众剧社最后就以
这几项不凡的成就,从建制上和名称上结束了自己光辉的历史。但
剧社的事业并未结束,而是在过去创作、演出及其它活动的历史卷
帙和人民心灵的影响中继续发展。后来王血波担任了天津市文化
局、天津剧协的主要领导工作,火星担任了市歌舞剧院院长并当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