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张家口政协
P. 125

五队)。那时联大校部在平山文都河上游山沟里的元坊、孟家庄
                                一带,文艺学院住土岸村,我们文工团在木口村,我对剧社学
                                习的具体情况自然并不了解。不过总还有几点大的印象:一是
                                他们学习都十分刻苦和勤奋;二是他们中不少同志原来都象埋
                                在泥土中艺术宝藏的种子,经过“点石成金”般的一段专业学
                                习,这些艺术珍珠的胚芽便立即破土而出,冲天直长;三是他
                                们同当地群众的联系十分密切,其实全都本地生长,我们这些
                                外来者尽管同群众关系不错,总是不如他们那样深厚地鱼水交
                                融的。
                                    这年八月我调离联大文工团,先被选入边区文协,即如今
                                天的作家协会,后又被选为边区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宣传部长,
                                主要任务是从事普及工作,负责群众文艺创作和活动的辅导、
                                推动以及开展群众的识字运动。而 1940——1942 年可以说是边
                                区群众艺术活动的黄金时代,村剧团最多时发展到两、三千个,
                                特别在春节、元宵节前后和其它重大节日,更是乡村艺术活动
                                的高潮。我为观看村剧团演出及其会演和竞赛,曾经到过易县、
                                满城、完县、望都、唐县、阜平、行唐、灵寿、平山等三个地
                                区和十多个县,亲眼所见,最活跃的是平山县。元宵节前后,
                                真是村村秧歌舞,处处八音会,再加霸王鞭、歌咏、武术、曲
                                艺和地方戏曲,甚至还演出话剧、歌剧、歌舞剧,平山敌占区
                                回舍镇剧团也曾在地洞内演出过抗日节目。这些活动都离不开
                                各专业剧团、联大文艺学院、文联和各协会以及从边区直到地
                                区与县、区、村文救会的辅导、推动、办学习班并提供剧本、
                                歌曲等各种资料的帮助,而平山县乡村群众艺术的特别活跃,
                                则有数不清的事实,说明是由于铁血剧社创作、演出的榜样力
                                量,尤其是由于他们广泛、深入的组织和辅导,撒下了千百种
                                子,比如仅仅 1943 年他们就培训乡村文艺骨干二千多人,帮助
                                恢复村剧团二百多个并协助排戏百多个。
                                    铁血剧社的成绩震动了边区党政领导机关,他们 1941 年曾调归
                                地区领导,1943 年更被调归边区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文救
                                会、武委会(即民兵系统)等团体组成的抗联会领导,并改名群众

                                                                                       83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