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张家口政协
P. 40

于 1949 年建立了回民商店、羊肠厂、骨头厂,解决了贫苦回民
                                的生活和生产问题。1952 年肉业比 1949 年增加了一倍,运输
                                业中运输工具(皮车)由 50 辆增加到 l00 辆。帮助贫苦少数民
                                族介绍职业,组织生产 112 人,协助就业到工厂和奠定常业职
                                业的 177 人,缺乏劳力及贫苦孤寡老弱给予救济的有 131 户 490
                                人。他们的生活均有显著的提高。解放以来,由于在劳动就业
                                方面执行了对少数民族优先照顾的政策,以及各方面的适当安
                                置,失业人数已大见减少。到 1956 年底,市内通过劳动部门介
                                绍,回民得到长期就业的就有 823 人,通过学校教育和训练培
                                养出来的回民干部还没有包括在内。政府为扶持少数民族发展
                                生产,改善经济生活,拨给我市少数民族补助金 54000 元,还
                                用 42000 元在 1953 年和 1954 年先后组织和补助了六个少数民
                                族生产组织,这些组织分别是肥皂社、牛奶社、食堂、黑白铁
                                社、笤帚小组、缝纫小组。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这些组织都有
                                不同程度的发展。黑白铁小组已发展成为机手修黑白生产社,
                                并且还分出一个机铁生产社。肥皂社也扩大了规模,增加了机
                                械和制胶车间。1956 年这几个社的社员人数由 71 人增加为 228
                                人,其中回民由原来的 49 人增加到 96 人。仅一年,全部社员
                                工资就达到 82500 余元,超过历年生产补助 53%,社员们的平
                                均工资比解放初提高了 19.44%。各族社员发扬互助合作的精
                                神,增强了团结,许多没有技术的少数民族群众,学会了技术。
                                    在商业方面,我市回民经营的主要是糕点、牛羊肉和面食
                                业。过去是资金短缺,经营困难。在社会主义改造当中,通过
                                贯彻民族政策,尊重回民的经营特点和风俗习惯,安排回民的
                                经理或副经理,普遍开展竞赛运动,营业情况都有了好转,克服了
                                私营时资金不足,周转不快的经营困难。小商贩也得到了人民银行
                                实行的小本贷款扶助。在改造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了合作商
                                店,合作小组,经销、代销,分散经营等不同形式,针对存在的
                                问题分别给予适当的解决。如:帮助桥东区回汉联合面食厂修改

                                                                                     - 17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