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张家口政协
P. 37
坡,据说在马化龙造反时期一个老人带着二儿子和三儿子到新
保安落户。因生计原因,老二去关南谋生一去没回。老三成家
娶了一个女人生了四个儿子,后又娶了一个女人又生了四个儿
子。于是便发展成梁家老八门。以后慢慢地发展到张家口从事
卖糕,光卖糕也不能维持生活,就决定跑运输、买骆驼。当时
的呼市驼商全来张家口卖骆驼,梁家先是除买骆驼,后来开始
饲养,慢慢发展到 840 多匹。民国初年,梁家分家,每家分得
100 多。以后又在张家口建房做买卖,最先盖好的房卖牛羊肉,
叫“广聚金”,先后发展到八大户。
1929 年(民国十八年)外蒙古独立,和我国内地的商业宣
告断绝,商业、皮革业、鞍韂业开始萎缩,有的陷于破产的境
地,旅蒙业也随即停止。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和蒙古,使北方
的民族经济蒙受了重大损失。处于伪蒙疆政府统治下的张家口
少数民族经济遭到扼杀。日伪对组合统治,汉奸特务勒索,商
民痛苦不堪,可随意被诬为“经济犯”而被扣押,非刑拷打,
无奇不有,致使商业萧条。如:回民李德全,1940 年从崇礼县
带了 60 多斤牛肉到张家口来卖,全被他们没收。李的父亲被抓
到警察局拷打致死。回民吴永江有一次无故被抓,左手被钉了
十个钉子而致残,这样的惨事数不胜数。1937 年至 1945 年,
由于敌伪对牲畜的摧残,皮毛产量亦随之减少,加上敌伪对皮
毛业加以管制,如:张垣设有“三井洋行皮毛组合”统一收买,
在内蒙委托其特务机关“大蒙公司”收购,皮毛业者因此而改
行。少数民族手工业和贩运业赖以存在的基础被断绝,生活陷
入极端贫困之中,饮食业萧条,很多商号倒闭。
明朝时张家口附近的土地就已经屯垦。清朝时,统治阶级为维
护其统治地位,实行了一种旗地的办法,即跑马插旗占地,大部分
良田被占据。宣化郊区有咸、王、刘、耿、宋、杨、赵等十几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