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张家口政协
P. 41

了社章,适度调整了店员的工资,平均提高了 11,9%。基本上
                                解决了少数民族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困难,使他们增加了
                                收入,生活稳定下来。
                                    在农业方面,市郊区和宣化镇的少数民族在农业合作化高
                                潮中已经全部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有不少少数民族群众提高
                                了耕作技术,解决了农具不足困难。1956 年从生产补助金中拨
                                给宣化镇 2800 余元,购买了大牲畜和农具。同时,遵照省委指
                                示精神,于 1956 年组织我市贫困回民 100 户计 455 人到青海落
                                户参加农业生产,出现了不少余粮户。这样,提高了我市少数
                                民族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除上述各方面外,为帮助一些家庭收入少的贫苦少数民族
                                解决生活问题,各区、镇都组织了副业生产。在这方面,每年
                                有 300 至 500 回民被吸收参加各种副业生产。桥东区单设了少
                                数民族洗桶气焊小组,桥西区也设了少数民族人造棉小组。为
                                扶持这些副业生产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956 年从少数民族生
                                产补助金中,拨给 2600 元分别补助宣化镇和桥东、桥西的副业
                                生产组织。1954 年至 1956 年,为了支援内蒙古自治区锡、察
                                盟各地完成冻肉加工任务,每年都组织 100 多名零散的回民屠
                                宰工人,赴各地参加加工工作,使他们增加收入,解决生活上
                                的一些困难。1956 年还成立了少数民族三轮车队,1 年就救济
                                少数民族 508 户计 1393 人,救济款 4300 余元。
                                    文化教育方面,党和政府帮助少数民族改变了落后状态,
                                并给予了很大照顾。如:在招收新生时对少数民族学生优先录
                                取。解放后的几年里我市中等学校对少数民族报考学生录取率,
                                都比汉族学生的录取率高。1956 年,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率为
                                86.52%,而汉族学生的录取率只有 70.1%。同时为了照顾回民
                                学生生活和教学上的便利,我市专设有四所回民小学,其中市内
                                三所,宣化镇一所。并从 1953 年起在第三中学专设了 3 个少数民

                                                                                     - 18 -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