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张家口政协
P. 45

禁饮食。课即天课,每人按收入比例纳税或济贫或办公益福利
                                事。朝为朝天房,凡经济、健康等条件具备的穆斯林,不论男
                                女,应朝麦加的天方一次。凡做五功必做大小净,以清洁身心。
                                   三、清真寺的建立

                                    伊斯兰教清真寺,通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买斯志德”
                                (MASjiD)是“空间”,是礼拜之处——清真寺。英释为
                                (Mosgue)意为伊斯兰教寺院。宣化曾有过五座清真寺,据传
                                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宣化屯重兵,其将领常遇春、冯胜,所率
                                官兵多回民子弟,在宣化落户,生齿日繁,信奉伊斯兰教人日
                                益多,凡婚丧嫁娶,封斋礼拜,都遵循教义。永乐初(1403 年),
                                回民田俊、丁刚、闪宗等商议,为了生活方便,应集资建寺,
                                商妥后闪宗首先出巨银倡导,继而教友纷纷赞助,经过年余,
                                就建成最初的南寺。宣化县志内记载:清真寺在道署西,回回
                                庙也。道署即今牌楼西宣钢第一招待所旧址。该寺建有西殿三
                                间,左右庑各三间,山门一间,楼一间,碑亭二间,这是宣化
                                最早的清真寺——南清真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至明正
                                德巳卯(1519 年),已历百余年,因年久墙垣倾颓,殿宇渗漏,
                                风雨不蔽,寺貌破败。教民田宝、闪文旻、沙金等又各输资,
                                重新修葺,而复旧观。
                                    嘉靖二年(1523)年春,掌教陈英、丁锐等,众议年久恐
                                寺史湮没,遂将教旨、信条缮具呈报官府,由当时万全都司王
                                浃撰文,刻石为碑。(碑文见附文)
                                    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 1703 年),宣化回民大部集居于城
                                内北部各街巷中,以一座南寺感到不敷应用,于是有另一部回
                                民倡议,自动集资,在钟楼北街路西,宣化大仓对面,购民房一所
                                冉建一座清真寺,因在南寺以北,故遂称北寺。该寺建成后,大殿
                                广阔,人们就近做礼拜,方便了许多。到清光绪初年,由郑魁仕

                                                                                     - 22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