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张家口政协
P. 35

二、解放前少数民族的经济情况
                                    解放前,我市各族人民在政治上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在经济上也长期陷于贫困的状况。
                                    明朝时,张家口的回族,主要靠吃官饭。古代宣府乃九边
                                重镇,在东门外有七十二营房,这里的牌坊特别多,民国初年
                                被风沙所埋,回民是随军到宣化驻防、屯军的。现在的冯姓家
                                族据说就是明成祖手下一个叫冯胜的将军留下的后代,他们地
                                位显赫,生活富足。到了清朝,张家口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开始
                                经商,只有少数人仍官居显位,例如;宣府的沙姓是吃税局子
                                的,肖家门前竖有旗杆,玉家建有规模很大的玉家花园,郑魁
                                仕建有郑南北宅。
                                    随着时代的变迁,有钱人家也逐渐败落下来,越来越多的
                                少数民族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到了晚清,商业发展得颇为兴隆,
                                小商业者主要是回民,他们宰卖牛羊肉,开设饭馆、茶楼。部
                                分小商业者建有房屋,装修门脸,更多的少数民族商贩却是推
                                车、挑担,上街摆摊设点,卖烧饼、粽子、果子、切糕、杂碎、
                                大豆。摊点遍布大街小巷,叫卖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有的
                                买卖发展起来,开设扩大了烧饼铺,果子铺,点心铺,杂碎铺,
                                肉铺。回民在桥西区上堡、下堡开的点心铺在当时很有名气。
                                上堡做的点心全部外销,拉到蒙古换回牛羊,下堡产的点心主
                                要供应市民。俗话说“回民经商甲天下”,说明回民善于经商,
                                尤其善于经营饮食业,所以便有“回民有把刀,宰牛宰羊卖切
                                糕”的说法,张家口的回民尤其如此,如大境门至玉带桥,玉
                                带桥至武城街;宣化的东土关,南关大小商号星罗棋布,点缀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宣化朝阳楼,朝阳楼原是宣化回民玉家的
                                房产,开办饭馆,历史上曾有过李莲英给西太后到朝阳楼买饭
                                一事。此事为当时朝阳楼干活的伙计所目睹,至今仍被传为史
                                话。
                                    少数民族经营的手工业包括:皮革业、鞍韂业、蒙靴业、制

                                                                                     - 12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