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张家口政协
P. 53
笑谈。这事对侯俊山震撼很大,决心在戏曲上一不留声,二不
留影,三不传子孙,为此,侯晚年一般很少跟梨园界来往,据
一些老人回忆,侯回张后在舞台上露面不过寥寥数次。
民国十一年,察哈尔省都统署都统大人张金会给母亲祝寿,
曾登门邀请侯俊山唱堂会,侯刮了胡子在《风仪亭》一戏中扮
演吕布,风采不减当年。和侯同台演出的还有张家口名伶“十
七生”、“筱金婵”等。
民国十七、十八年张家口一带遭荒早,有钱人在张家口开
了粥场放粥。其间,侯俊山曾与张家口名伶一起搞过义演,为
放粥捐款。
侯俊山乡土观念很强,每年要回东红庙上一次坟。凡六十
多岁的老人多记得他,每次回来,于村外下轿,步到街中心,
两手抱拳打拱拜过众乡亲。然后坟莹祭祖一回,上轿而去。
侯家坟位于东红庙村东南一里之遥。侯年轻时曾请风水先
生看过此坟,说坟莹被怀安赵家窑的一处坟所压,后侯依照风
水先生所说,花了好多钱,在坟地竖起一根一抱粗细、二丈多
长的汉白玉扫天笔,笔头乌黑,直刺云天,后来,赵家窑的人
以“扫天笔”映在家里的水缸内”为借口,来人将扫天笔砸断,
留下一根断桩。
侯回张后的三十余年,每年要过生日,祝寿,最隆重的一
次是给五代玄孙做满月,北京、张家口名伶还有一些政界头面
人物齐来祝贺,全国的四大京剧名旦还送来书写着“五世同堂”
的铜匾,其气象之繁华,席面之铺张,在张家口绝无仅有。
(八)
据侯俊山的一个本家兄弟讲:侯于一日临睡前,用竹挠挠
痒,扭伤胳膊,久肿不消,致成痼疾,延几月不愈而寿终,时
值一九三五年夏,享年八十二岁。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