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张家口政协
P. 48

(二)

                                    两旗屯是一个文化生活很活跃的地方。每逢春节,这里不
                                仅耍社火,而且要唱大戏,从正月初一直唱到二月二。那时山
                                西梆子还没进来,万全怀安一带从清代以来,一直盛行的是秧
                                歌戏。虽说这种地方戏很土,当地人称之为“三官爷的胳膊”,
                                登不得大雅之堂,可在俊山的心里,简直成了神话般世界。舞
                                台上五颜六色的服饰,人物的各种扮相,咳咳呀呀的唱腔以及
                                演员诙谐逗趣的作态,都使俊山看得如醉如痴。每看戏之时,
                                必心慕神追,回到家里又是唱又是扭,摹仿得极有神韵。舅舅
                                见他是个唱戏的才弟,便找到村里秧歌班的师傅二偢,求其传
                                戏。二偢一看便中,答应收俊山为徒。俊山聪明过人,一学便
                                会,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八岁就会登台与师傅演出《鬼拉
                                腿》,俊山扮贼,师傅扮鬼,鬼贼在同一家相遇,两下开打,贼
                                要越墙逃走,鬼扯着贼的裤腿不放,这当儿,扮贼的俊山灵捷
                                异常,将小身儿轻轻往上一纵,象泥鳅似的倏然从裤中溜出,
                                成了个光屁股娃娃,台下一叠连声叫起“好”来。自此孑然一
                                身的二偢对俊山倍加宠爱,视同生子,为俊山排了《钉缸》、《小
                                放牛》等不少秧歌戏。对戏中的唱、念、做、打,精心点拨,
                                毫无保留,这为俊山日后步入梆子艺术殿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记载:“据传,《小放牛》一剧为其(指
                                十三旦)创演。”据此探源,《小放牛》一剧很可能是由秧歌《小
                                放牛》脱胎而来。

                                                         (三)

                                     据东红庙的老人所传,一天,侯俊山唱秧歌戏《三娘教
                                子》,他扮的是谢英哥,也是事出偶然,一位张家口戏馆的人看

                                                                                       40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