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张家口政协
P. 30

极好。大约民国十三、四年,李景田(武生)、李桐来和弟子小
                                培秋等二十多人的河北梆子班来张,住大河套“永和戏院”,和
                                马玉红这班人组成了专一的梆子班社,这是河北梆子在张家口
                                的极盛时期,并保持到民国十五、六年上。这时张家口的京剧
                                势力已经壮大起来,评剧以飞快的发展速度步入园馆,登上舞
                                台。京剧的壮大,评剧的发展,使得河北梆子日见衰落,最后
                                被评剧取而代之形成了京、评“两下锅”。
                                    河北梆子演员在张家口舞台上时间最长、印象最深的要算
                                马玉红和小香水,其次是姚德宝、杨立清。马玉红是民国十四年
                                和爱人马凤林到张家口住下堡“吉庆园”(旧园)。马玉红本来是
                                应工青衣而来,但第一天打炮戏演的却是《辕门斩子》的杨六郎
                                (刘玉山配的八王)。第二天演的是《汾河湾》的柳迎春(杨立
                                清配的)。第三天演的是以做、念工为主的《杀狗》中的小旦
                                (焦氏),第四天又与杜云芬合作,演的是以唱工为主的《金水
                                桥》。她最拿手的戏是《五女哭坟》当剧情进入最悲痛时,台上、
                                台下泣不成声。她在旧园影响一直很好,民国十五、六年时住
                                了“永和戏园”(现展览馆东门的地方)李君(北京人,社会活
                                动家)的班子,以她挑梁组建了专一的河北梆子班社。和她一
                                起演戏的有杨立清、李月卿、李秀清姐妹俩,李月楼、李玉楼姐
                                妹俩,还有杨秀清、吴少亭、何必清等。马玉红不但在戏曲舞台
                                上享有盛名,在自身洁白、人好艺好等方面也颇受内外行的尊重
                                和钦佩。她在同行中间从不以主角自居,而是为人和蔼,处事公
                                平。在生活上,衣着朴素、举止大方,常以一件兰色大褂、青色
                                布裤为最好装束,在阔商和官僚面前只以礼相待唱戏谋生,从不
                                献媚取宠。据和马玉红当年一起唱过戏的刘玉山老艺人介绍:在
                                “永和戏园”散了白场戏后,“泰菜店”掌柜的及“景全兴”的
                                韩老板打着拜访马玉红的旗号来到后台起腻,马玉红照常理接待
                                了他们,说了几句客套话后,很巧妙地唤来丈夫马凤林陪他们谈
                                天,自己却脱身而去。很多这样的用心不良之辈,在庄重正派的

                                                                                       22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