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张家口政协
P. 12
凉捧生、 假天明亮、 黄芽韭、 桂毛子、
半张胭脂、 二 狗、 二青等。
三园比较,当以侯俊山班为第一(即旧园),闹儿红班次之
(即小新园),十七生班又次之(即大新园)。亦因繁华商场,
均在下堡边路街、武城街一带,大新园又因远在上堡,故生意
不甚发达。”
从吴先生所写张家口三戏园当时之角色来看,秃丑乃同治初
年榆次聂店王亚所创建四喜科班之学员,出科之后,常配侯俊山
演唱《十八扯》等戏。黄芽韭本姓名为郝斗明,汾阳路家庄人,
工花旦。晚期在晋中一带收徒传艺,桃李满门。十里香本名任义
庆,小名丑子,汾阳任家庄人,工青衣兼演小旦。以至文内所提
之一千红、天明亮、十八红等,于同治年间,曾在祁县金财主所
承之上下聚梨园搭班。翎子生于光绪十一年,在徐沟大寨李玉和
所承之五义园演唱,说明张家口当时之名伶,其中有不少人曾在
晋中搭过班。有的即为山西中部地区人,实为同一剧种,相互转
班演唱。可以说明当时中路梆子之在张垣,阵营之雄厚,活动之
频繁,可谓盛矣。吴先生乃宦门子弟,且在从学期间,出入举止
有限,在简短的一度时期,将当地之戏曲活动,书写至此,实属
不易。但从张垣之戏曲繁荣来讲,彼时已相当普及,除上述班社
外,先后还有刘伎班、长盛班、玉顺班,后期又增近上谷园、黄
得胜班、单二坝班等等。至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又有同德戏
园、新新剧园、刘玉富班等。从科班来讲,前有狼山小班、单二
坝科班,后有黄得胜科班、孤儿院科班、西北剧校、张家口戏校
等。梨园界之从业人员,来自老蒲州、晋中、晋北、东西两口,
以至京津等地。从艺术发展来讲,约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从同治年间至光绪中页为第一时期。当时戏曲界是以老蒲州
角色为主,晋中、晋北、东西两口艺人为附。其时在山西梆子之
中,初有上下路之分。而张垣为塞外商业重镇,山西中路商人甚
多。因此张垣之戏曲声腔,以下路调(即中路梆子)为主。在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