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张家口政协
P. 10

老十三旦作古)文中载有:“同治九年十七岁,初入京全胜和班,
                                第一次在庆和园演《打金枝》。在京连唱五年,专演梆子花旦。
                                十三年因国疡停止彩唱。光绪元年福寿堂演出《回荆州》,饰孙
                                尚香。”又查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五日《北洋画报》十五卷七一六
                                期内载:社尘(记侯俊山)文中云:“侯工梆子,尤娴武功……
                                《梵王宫》举臂折腰,作盘丝之势,其身手之矫健,非恰有实
                                在功夫者不行。”上述所演之《打金枝》、《回荆州》、《梵王宫》
                                等戏,为侯俊山进京之打炮戏与经常上演之剧目,亦为中路梆
                                子的看家戏。从多方面考察,宜乎是中路梆子剧种。
                                “打树寻根”,亦可从张家口之戏曲活动情况来进行研究。据一
                                九四二年七月三日《立言画刊》第二百期所载吴闰青先生所写
                                《塞北观戏异闻》中讲到张家口当时之戏曲活动云:“张家口为
                                塞北重镇,故俗有旱码头之称,北迎库伦,南达京津,十里长
                                街,上下两堡。商务即以晋商所营之茶庄、票庄、钱行为最甚,
                                是以山西人于张垣为最大势力。因之所演之戏,亦以山西梆子
                                为主,本地梆子次之,并无皮簧。……”并在同刊二百零六期
                                中云:“秦腔(实为梆子戏之泛称,实指中路梆子)唱来均用真
                                嗓,此尽人皆知。尤重吼音(即唱至半句忽低微而能拖长),红
                                旦丑均有此腔。……而青衣与花旦界限极严(非如现在京班)。
                                丑角以袍带丑为贵,如演《三搜府》中之施北纶,《鸡架山》中
                                程咬金之类。……“此说亦可证明其为中路梆子,它是用真嗓
                                来唱,因本剧种之声腔、配器与定调,甚适合男中音演唱,以
                                是都用真嗓。而周围之兄弟梆子剧种,定调偏高,多用真假音
                                相结合而演唱。同刊第二百零八期中又云:“秦腔(实指中路梆
                                子)在先不重武戏,嗣后“狼山”、“锦屏”两班来口,颇演武
                                戏。以致园子戏大有相形见细之势。于是侯俊山首先添演,而小
                                新园亦由北京约武生、武二花各一人。……而旧园侯俊山其时演
                                《迎春园》(即拿九花娘),并反串《伐子都》,于是张垣戏风为
                                之一变。“上述诸文证实侯俊山不仅在花旦表演方面,曾有很大发

                                                                                        2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