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张家口政协
P. 99

难忘的三年困难时期(下)




                                着李立三又向我谈了这次座谈会的目的、开法以及当前形势。
                                随手从文件包中取出一份中央发的调查提纲,给我布置了参加
                                华北局座谈会应准备的材料。任务是如实反映下边的情况,提
                                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我承担了这项重任,就无暇搬家了,把日程表安排得满满
                                的,开座谈会,个别谈心阅读材料,每天都是下半夜才能睡觉。
                                经过紧张的调查、整理,《关于推行“三包”到组的生产责任制
                                建议》形成了。这份建议凝聚着我三年的心血,即使从确定题
                                目开始也经过了近半年的时间。既然林铁、李立三两位书记确
                                定让我参加华北座谈会,我便下定决心在这次会议上把建议报
                                告拿出来。
                                      但我也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消息,在农村生产责任制这个
                                问题上,各地情况不同,中央也是有意见分歧的。安徽省有
                                85%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责任田”,湖南、河南、广东、
                                广西等省区有些地方采用了包工包产等经营管理方法,在少
                                数地区也出现了“分田单干”的情况。北京市也在太平庄搞
                                包工包产的试点。据说,毛泽东主席开始对安徽的“责任田”
                                也讲到可以在小范围内试验。自留地多一些,不会饿死人!
                                但时隔不久,1961 年底,他对自己曾表态支持过的“责任
                                田”,来个 180°的大转变。讲“生产开始恢复了,是否把
                                责任田办法变过来。”当时,刘少奇、陈云、彭真等同志是
                                支持包产到户责任制,主张农业上要退够,在一些地区可以
                                实行包产到户。作为农村工作部长的邓子恢,在多年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总结群众经验,曾多次提出了坚持在集体所有
                                制基础上实行生产责任制,并在中央直属机关作了关于农业
                                问题的报告。他主张实行包工,以生产队为主体向作业组包
                                工,大活包到作业组,小活包到人,并支持包产到户的办


                                                           - 67 -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