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张家口政协
P. 95
难忘的三年困难时期(下)
口粮和‘三包、两定、一奖’兑现》的建议;怀来县长赵拓送
来了《关于发放出工补贴粮》的报告;地区农林局副局长孟常
谦送来了宣化县赵川公社合庄大队《500 亩撂荒地包产到户》
的调查……
这些建议、报告,从不同侧面逐渐丰富了我的认识,一些
久久不能回答的问题也逐渐清晰起来。
1962 年初,我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两段话:“社会主义生产
关系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根据我国生产力
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
具体形式。”“新的生产管理形式已经被农民创造出来了,这就
是包产到组,其核心是建立生产责任制。”
1962 年的 6 月,原来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葛启,
得到甄别平反,应恢复职务。省委原打算把他安排到省公安厅
任副职。我反对:“这不合适,人家原是地委第一书记,既然平
反了,就应该官复原职。”这时张何明从张家口给葛启打来电话
说:“张家口很困难,张家口的人民、地委的同志希望你回来。”
葛启觉得眼下张家口困难,更需要自己。自己对张家口又是人、
地两熟,便于工作。我也同意他的想法,支持他去向华北局第
一书记李雪峰提出要求。李雪峰表示可以考虑。省委主要领导
在李雪峰的表态下,批准了葛启的请求。省委第一书记林铁找
葛启谈话说:“张家口地区人民欢迎你回去,对你的反映还不错。
只有一点要注意,你好批评人,有些人至今还怕你。今后,要
注意方式方法。”之后,一道任免通知下达张家口,任葛启为中
共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免去我的中共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职
务。于是,在我们两人互相接交手续之际,又共同唱了推行“包
产到组”还是“包产到户”的对台戏。
-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