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张家口政协
P. 226
沧 桑 看 云
业发展史上闪着不灭的光。
改良土壤 建设园田
1970 年秋,国务院在山西昔阳召开全国北方地区农业会
议,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林源大队走在前
列。
经过植树造林,风沙基本上得到了遏制,粮食产量有了显
著提高,但仍然不能高产。1969 年,陈维宪同志带领党支部成
员到大寨参观学习时,受到大寨建“海绵田”经验的启发。于
是组织社员认真学习大寨人的经验,结合林源实际,提出一个
口号:“改良土壤,根治盐碱,向碱滩要粮”。
林源大队原有土地 6611 亩,除去造林占去一部分,剩下集
体耕地 3755 亩,其中盐碱地就有 1500 亩。他们根据不同的土
质,决定采取不同的根治办法:西滩是干碱地,搞深翻晒碱;
东滩是涝碱地,搞倒沙压碱;南北滩是沙板地,增施肥料。
林源大队大规模的改造土壤工程连续干了 4 年。县里下乡
蹲点的干部,前脚跟着后脚,一班接一班。王命海、刘劲光、
肖云泉、卜金山、赵云邦、李汉、杨树森、刘礼明、马文林、
孙文富等同志都前后来到这里蹲点。
当时,大队党支部书记陈维宪同志提出了五句话:植树造
林保护土,兴修园田平整地,倒沙治碱改良土,深耕深翻搞活
土,增施肥料培养土。并组织了“老愚公队”、“铁姑娘队”、
“铁大嫂队”、“青年突击队”。在倒沙治碱的工地上,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你追我赶,干劲冲天。女共产党员夏桂英,孩子多,
家务忙,坚持每天出工,一天就担 7 方土,人们称她为压不弯
腰的“铁大嫂”。妇联主任段玉珍,带领“铁大嫂”、“铁姑娘
- 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