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3 - 张家口政协
P. 223

农业学大寨时的林源




                                    陈维宪和工作组的刘振邦、王政、刘明允、马季友、张爱
                                国同志坐在一起商量。他们根据地圪塄的作用,觉得打墙是个
                                道道。于是就把打防风墙的意见让群众讨论。老党员刘珠说:
                                “寸草遮丈风,打墙防风肯定能顶事。”这句话提醒了人们,想
                                起二队在东滩那块犯风地,1963 年为了防牲口糟踏庄稼,生产
                                队长葛振祯带领社员挖了一道防护沟,又垒了一道二尺高的圪
                                塄,二十步以内地里的活土风刮不走了,产量明显增加。把这
                                个事实一摆,群众的意见基本一致,觉得此法可行。
                                    每天晚上由工作组同志参加,组织社员在生产队的“饲养
                                房”里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和大寨人改天换地的事迹,并
                                让每个社员表态发言。
                                    陈维宪领着大队干部,经过勘察,本着因害设防的原则,
                                先选择最大的西滩风口,利用锄苗扫尾与秋收前的空闲时间,
                                组织了 80 多名男女社员,开工打防风墙。怎么个打法?开始人
                                们心里没谱。陈维宪和“老愚公”刘珠等一马当先,用两天时
                                间,仿照打地埂的办法,打了一个样板,及时召开现场会,传
                                授了技术,指导了全村。抡铁锹动土的活,是很累的。但当时
                                社员们在学大寨运动的影响下,干劲特别足,有的带病干活,
                                有的带干粮,中午也不回家。下乡蹲点的干部,除回县参加会
                                议外,天天都和社员群众劳动在一起,吃住在一起,按家轮着
                                吃派饭,每天交 1 斤“粮票”5 角钱。底宽 5 尺、高 5 尺的墙,
                                一般劳力,一天能打二三丈。结果第一次,原计划 10 天打 4
                                堵墙,7 天就打成了。
                                      秋天,风一如既往地刮个不停。防风墙起了立竿见影的作
                                用,庄稼没遭风摔。打这以后,林源干部社员打防风墙的积极
                                性更高了,也更自觉了。秋收结束以后,又组织 80 多名男女社员


                                                          - 191 -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