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张家口政协
P. 225
农业学大寨时的林源
得。为了让群众认识到这一点,更积极、自觉地参加大搞农田
防护林带,陈维宪同志带头顶着漫天大雪,迎着六七级的“白
毛风”跋涉一个个沙丘,走遍一片片荒原,查出 6 处风口,在
4000 亩土地上钉了标记。提出:大干两年,一年扫尾,实现农
田林网化的战斗口号。在下乡蹲点干部的积极配合和指导下,
进行了合理规划。
1965 年春天,地冻得挖不下去,他们就一点一点地凿坑,
把树一棵一棵地栽上。全大队的孩大男小全部参加了栽树。县
下乡蹲点的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栽树的工地上,根
本分不出谁是干部,谁是群众。县委书记王命海不论是检查工作
路过,还是专程指导,只要一进林源必先到工地参加栽树。刘振
邦等 4 位同志走了,刘礼明、卜金山、赵云邦等同志又来了。不
管是谁来,都和社员一起晚上开会、学习,白天参加劳动。
“树木一日栽,千日管”。为了加强管理,林源成立了护林
专业队,负责苗木培育和管理。
1966 年,春旱严重。新栽的树苗眼看就要干死。男的女的,
老人小孩,在大寨精神的鼓舞下,起早贪黑,担的担,抬的抬,
脸盆端,水壶提,一株一株用水浇,共担水 18O00 多担,浇树
苗 200 多亩。就这样,林源人经过两年艰苦奋战,人工营造了
农田防护林带 26 条,面积达 1100 亩,提前实现了农田林网化,
可保护农田 2400 多亩。林源营造农田防护林的经验不断在省、
市级报纸上整版登载,著名作家浩然也墨染林源。
1968 年,李炎同志就任黄盖淖公社党委书记后和林业技术
员李宝金同志按照林源农田防护林的经验,在全社开展大规模
的造林会战。用罗盘定向,拖拉机开路,走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
吃、住在哪里。逢山过山,逢沟过沟。林源的经验在沽源的林
- 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