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张家口政协
P. 200
红贴”等。还常请他们入宫,康熙帝当面表示支持他们在张家
口一带做生意(时人称他们是“皇商、官商、政商”)。因此,
山西八大商人在张家口经商不仅有特权,还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通过他们互相“拉引”,山西人在张家口经营的商号达一千余家。
如“长裕川”、“长盛川”、“大玉川”、“大昌川”商号,都是山
西祁县人开的。他们之间还形成了关系网,为了维护同乡和同
行业内部的利益,不受外人欺凌,自发地成立了民间组织——
会馆。
会馆一般是由一家组织筹办,多家投资,共同所有,共同
支配。它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同乡人和同业商号。如同乡人有
困难来投,会馆按所订章程,进行接待和安排,管吃管住不收
费,回家时还给路费,有的还帮助找工作。如有死亡者可埋入
会馆的义地里。太谷会馆在桥西“回回坟”一侧设有义地(在
今新华中街一带)。榆次会馆是山西多家商号出资办起来的,由
“永发和”(旧址在今“桥西百货大楼”处)掌柜郭瑞凝、李应
两人筹办的。外地设的几家会馆要数太谷会馆规模大,资金雄
厚。其会馆有两套院,房 30 多间,座北向南,高门楼,门楼上
方有一块横匾,上书“太谷会馆”4 个大字,笔力苍劲,引人
注目,此字出于山西省大书法家赵铁山之手。太谷会馆每年都
唱三天戏,免费让市民看,今戏台尚在(在税司街北口路西)。
太谷会馆建于清初一直到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才关闭,历经 300
余年。
会馆与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联
系,在半个世纪以前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因此会馆的
存在、发展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清代康熙、雍正之后,直
到乾隆、嘉庆两朝,是张家口会馆发展鼎盛时期。据清代汪启
淑(藏书家)《水曹靖暇录》记载:“数十年来,各省争建会馆,
甚至大县亦建一馆。”
会馆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与文化、政治有密切关系,一
种与商业经济有密切关系,前一种占多数,后一种占少数。清
时山西、山东、河北、浙江在张家口经商的商人,为了议事、
联络同乡感情,以及寄居单身客商,均在张家口建立了会馆。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