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张家口政协
P. 199

张垣会馆
                                                          左宝

                                    会馆,亦称“公所”,在旧中国它是都市中同乡或同行业自
                                发组织的封建性团体。张家口的会馆,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
                                盛行于清代,会馆的宗旨一般是防范异乡或外乡人的欺凌,并
                                为同乡同行业者服务。
                                    外埠在张家口设的会馆有山西省会馆(原址在今桥西东关
                                街东头)、山西省榆次会馆(原址在堡子里“粮店”处)、山西
                                省孝义、汾阳会馆(原址在上堡市圈里)、河北省河北会馆,也
                                称“义和社”(原址在今东关街 38 号院)、浙江省浙江会馆(原
                                址在“五一”路西口)、山东省山东会馆(今桥西山东馆巷,后
                                改山东饭馆)。
                                    张家口的会馆多为山西人所设。自明代隆庆年间张家口开
                                办茶马互市后,山西商人就陆续来到张家口,他们拥有雄厚的
                                财力,逐渐控制了古城张家口的商业贸易。他们垄断了张家口
                                内外贸易,曾出现所谓的“八大商人”。据清乾隆年《万全县志
                                志余》记述,“八大商人者……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
                                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率先来张家口做生意的
                                是山西省介休县的范永斗,早在明代,他的祖先范玉刚就是大
                                商人,经历 8 代传至范永斗。当时清兵入关时,急需内地的多
                                种物资补充军用,由于明清两军对垒运输艰难,只有通过蒙古
                                地与张家口的“八大商人”提供。这些巨商由于为清军提供粮
                                草,帮助运输物资,立下大功劳,受到清政府的嘉奖,有的被
                                封官,有的赐给特权。据清嘉庆年间《山西介休县志》记载,康
                                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 年)在平定噶尔丹叛乱中,八大商人范永斗
                                之子范毓 ,自费筹办军粮,支前有功,清廷赐职太仆寺卿,二品
                                顶戴。康熙帝对山西商人有功的还赏赐黄马褂、“龙票”、“双龙

                                                                                      171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