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张家口政协
P. 202

的明朝档案中,以及一些地方志书中,尚保存了一些零碎的资
                                料。本文仅就明崇祯七年(1634 年)七月的保安州城保卫战为
                                例,略作钩沉。
                                             一、宣大不守  临战诿过

                                    保安州城(今涿鹿县城)保卫战,是在明朝九边重镇之一
                                的宣府镇城以北的张家口沿长城 77 座墩台守兵侦御全疏的情
                                况下,皇太极所率 12 万后金兵,自独石口、野狐岭入关南下,
                                以 8 万重兵蜂涌而围这座毫无援兵的孤城后,知州闫生斗、守
                                备徐国泰亲率全城军民走上城头奋勇抗争进行的。苦战三日,
                                终因寡不敌众而城破,闫生斗、徐国泰等与保安州城军民共亡。
                                城中房屋被后金兵焚烧,其火延烧整整 11 天之久,后遇一场大
                                雨方才熄灭。这场战争,使保安州城“人民杀伤几尽”,它是自
                                轩辕黄帝“涿鹿奋战,区宇以宇”,“肇造国家初制”,开创中华
                                民族文明历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场野蛮、惨酷的屠城事件。它
                                的发生,完全是明末朝政腐败和清朝统治阶级建立政权之际的
                                毫无人性的野蛮、疯狂、凶惨所造成的。
                                    明保安州城之北为宣府。“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号称
                                易守”。它西邻大同军事重镇,东接古北口要隘,北控野狐岭、
                                张家口、独石口三处交通孔道,南依小五台、灵山等天然屏障,
                                制飞狐口、马水口、紫荆关、倒马关于西南,扼居庸关、镇边
                                城于东南,是京师以北的重要军防所在。明初在京师北沿长城
                                设“九边”,宣府、大同为重要的军镇之二。整个明朝历史中,
                                宣府、大同各驻有总兵官,又置总督驻宣府,总督宣大军务。
                                派太监于宣府进行监视。宣府、大同兵员最多之时,达到 287230
                                人。按其制,独石口、张家口、野狐岭直至大同,沿长城 720
                                多座墩台、3000 多座烽堠,都日夜有兵卒严守;长城之外还派
                                有“夜不收”暗地侦察敌情;长城之内,又有百多个卫、所、关、
                                堡分别屯兵,互相呼应,诚可谓铜墙铁壁,难以攻破。但是,至
                                明末,由于朝政腐败,文官刮民财,武官吃兵额,崇祯时宣府兵
                                员“八万一百二十八员名”、大同“七万六千五百二十六员名”之



                                                                                      174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