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8 - 张家口政协
P. 238
深入到农村体验生活,在姚家坊村与老乡同吃同住,创作出《东
风颂》剧本。
1965 年,移植改编张家口铁路职工自编自演的话剧《火焰
千里》。由市委宣传部组成的编写班子成员王克兢、刘光、范凡、
白科华、关玉峰赴京津等地进行采访,在市委书记冷裕成主持
下改编成京剧,参加了华北局现代戏汇演,白科华负责导演。
邢台地震后,剧团参加了慰问灾区演出。先后还排演了《焦
裕禄》、《英雄海鸥》、《红色交通线》、《越海插旗》、《豹子湾战
斗》等,创作了小型现代戏《巧还钱》、《一匹马》、《刺刀见红》
等剧。
不久分为三个队(包括学生队),分别在保定和张家口地区
各县演出。同时团里还派出关玉峰、程玉春、褚玉芳、高蕴芝
四人参加了四清文化工作队。大团在阳原演出时,陆定一同志
看了《八一风暴》的演出。河北省领导同志看了小团学员们的
汇报演出后,编了四句诗:“生旦净末丑,行行全都有,老师教
得好,花开张家口”进行鼓励。
1966 年秋“文革”初期,樊虎山、吕国明从部队转业到剧
团。樊任党支部书记,吕任副团长,曾率团到坝上演出,与老
乡同吃同住,自己把门卖票,曾经受风雪四十里,由张北县步
行百里夜行军回到张家口。
自“文革”兴起到 1976 年期间剧团遭破坏,党政领导和部
分演员被按上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批判,优秀剧目被禁演。十年
当中只能演样板戏《沙家浜》、《龙江颂》、《红灯记》、《红嫂》、
《磐石湾》、《奇袭白虎团》还有钢琴伴唱等等。1967 年樊虎山、
吕国明调回部队。魏泽民同志到剧团任党支部书记,赵佩云任
副书记。编演了大型现代戏《战龙口》,还根据同名歌剧改编排
演了《矿山儿女》,此戏在北京展览馆、五道口剧场,连演两月
之久,并与兄弟剧团进行了艺术交流。
1977 年10 月—1982 年 12 月,在粉碎“四人帮”后,剧团在市
文化局大力支持下又重新恢复加工整理了《八一风暴》,全国各地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