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张家口政协
P. 177
毛女》(贺敬之改编)、《王秀鸾》(傅铎编)为龙头,以秧歌剧
《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宝山参军》和《延安木刻艺术展
览》为主体,配合十八种“延安秧歌”舞蹈,组成了晋察冀边
区张垣秧歌运动的主旋律。同时,边区首府张家口各大、中专
院校,机关、工厂、商店,驻军和街道,也组织了 120 多个业
余文艺队伍,动用 22 种文艺演出形式,将晋察冀解放区的这次
秧歌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使晋察冀解放区军民沉浸
在一片喜庆欢乐的海洋之中。在一些县城中,以涿鹿、万全为
例均有三、四千人秧歌队伍,积极参加了晋察冀边区的秧歌运
动,运动之后,周扬著《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一文,全面、
系统总结了晋察冀解放区的秧歌运动,阐明秧歌运动是贯彻党
的文艺方针的极好形式,是毛主席《讲话》发表三周年后而取
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四十六年前,周扬在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
口倡导的秧歌运动,使山城张家口的革命文化被誉为“第二延
安”的美称。用现代的时髦话来说,周扬是提出主办中国和晋
察冀解放区文化艺术节的第一人。
周扬作为无产阶级的职业革命家,在党务政务工作十分繁忙的
情况下,还在边区张垣兼任了华北联大副校长,《北方文化》、《长
城》等文化艺术刊物的编委和特约撰稿人。为了适应晋察冀边区文
化名人多,文化成果多,编辑力量强的形势要求,一方面他亲自组
建了张家口新华印刷局,另一方面他亲手翻译、编辑出版了几部外
国文学和中国文学著作,在中国和晋察冀的文学史上开创了出版抗
战文学的新纪元。他在边区张家口翻译出版的托尔斯泰的《安娜·卡
列尼娜》小说集和三幕话剧本,编辑出版的《解放区短篇小说选》
(一、二集),均为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上的第一版本。此时,他
还撰写了《论赵树理的创作》,又最早推荐和高度评价了具有中国
作风、中国气派的赵树理创作。这些文学成就由晋察冀解放区传播
到国统区上海、重庆后,受到郭沫若、茅盾的大力推崇和高度评价。
郭沫若著《谈解放区文艺》一文写道,《解放区短篇小说选》在表
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赋予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景象,“是惊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