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4 - 张家口政协
P. 284
船、钓鱼的表演细腻逼真,十分引人注目。有时二人还要逗着
玩,不让其下船,因此上下船的时间拉得很长,整个表演给人
一种优美欢快的享受。
拉花:一伙女孩身穿花色年装,头扎抓角,打扮得花枝招
展。她们手持两个甩掸子,活蹦乱跳地变化着各种队形,扭着
丰收舞,十分讨人喜欢,在集体表演时和棒槌为一对进行表演。
“社火”中的打棍,主要流传在洋河两岸。据老人们讲,
清朝末年有个镖头叫宋林,专为宣化到大同做买卖的大商人保
镖,后来在万全的龙池屯村设了拳房。一年,宋林看了龙池屯
的“社火”,就帮助龙池屯在“社火”中加上了打棍这一着。打
棍的棍长是根据每人的身高来确定的,一般是从脚到眉的长度,
所以又叫齐眉棍。现在龙池屯保留下来的棍术有九套。有二龙
头、不见天、阴魂棍、五虎、夜叉、缠丝、杆子棍、勺子棍、
七棍等。流传的节目有《水战杨么》、《张飞夜战马超》、《岳飞
大战金兀术》等。在“社火”活动结束时,所有人员为打棍人
打开场子,围成一个大圈,这时打棍人扮作对立的双方,如岳
飞和金兀术各领一队人马,一上场双方将领念开场诗,以说明
开战的理由,然后各自摆开阵势,用九套棍术穿插开打。混战
中双方兵丁还使用朴刀、盾牌,直到一方取胜一出戏也就宣告
结束。
打棍与戏剧武打不同,要打得真实。棍棍打在要害处,使
看的人都为之提心吊胆,生怕一棍把人打死。看后,都要长出
一口气,表示放心。在对打过程中,始终有打击乐伴奏,以增
加气氛。从此,“社火”的活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自从“社火”中加进了打棍,便有了“文社火”、“武社火”
的说法,凡有打棍的就叫“武社火”。
以上所述,是万全“社火”活动的基本形式,但耍“社火”
时,往往把踩高跷、小推车、跑驴儿、斗狮子、耍龙灯、台阁、
磨儿等活动排列在“社火”的后面,统称为“社火”。
(万全县政协供稿)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