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7 - 张家口政协
P. 287

宣化庙台戏的出现,按旧节日以酬神为目的而设。《宣化乡
                                土志》载:“岁春秋祈报里社,则长者敛资,少者趋事备牲礼祀
                                神台优人作戏剧娱之。于是各家邀亲识来观,所费不貲”。
                                    庙台戏,从清乾隆年间盛行以来,一直流传到解放前,从
                                正月开始唱到八月初,月月有戏。

                                                         (二)
                                    宣化庙宇众多,从汉唐以来到明洪武、永乐、宣德、正统
                                年间和清各帝,都有所“敕修”和新建。到了清末,只城内各
                                街、巷宇庙就达九十六座,可以追溯到的乐楼,有四十多座。
                                庙会上请山西或张家口园馆伶人前来唱戏。由此也引来了京、
                                津客商和当地商号来此摆摊设点,进行贸易经营。因此庙台戏
                                对物资交流也起到一定作用。
                                    宣化庙台的建筑形式,在城内多属砖石结构的六尺高的看
                                台;农村有三尺高坐台(小慢岭、陈家庄)。而乐楼的建筑,前
                                台楼顶大多为卷棚式,后台为起脊式。前台口四根明柱,正中
                                有匾,中间为隔板分开前后台。两个莲花门上有“出将”、“入
                                相”。中间隔板上绘有山水画。后台后墙上有两个通风大园孔,
                                下有倒洗脸水的两个大石槽。
                                    庙台戏按时间划分有固定演出日期的和无固定演出日期的
                                两种戏。按类划分有行业祭祖戏、街道戏、旱年祈雨戏、谢雨
                                戏等。每个庙台戏都有固定的主持者。农村则由“三官社”或由
                                “庙上”主办。
                                    宣化四十多座庙台,绝大部分有固定乐楼,有的则是临时
                                搭席片台。北街观桥、师范街八龙王庙、古圣桥轩辕庙、东草
                                市莲池寺、南关骡马市、西关门外龙王庙都是临时搭台。
                                    按宣化惯例,固定台口唱三天戏,临时台口唱四天戏。西
                                门外柳巷风神庙是六天戏。


                                                                                      277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