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张家口政协
P. 216

峰等。姚老来张人生地不熟,班主对他不甚了解,开始就叫他
                                演配角,本来在《甘露寺》中可以演刘备,而让他演赵云。在
                                《长板坡》中,演前半出刘备,赶后半出送死的。《在嘉兴府》
                                中扮总兵,再替小张黑赶扮马童……。他没认为屈才,也没有
                                怨天忧人,而是私下勤学苦炼。他这样随高就低,钻锅救场的
                                戏德,赢得了班主和同行的称赞。实践中使班主领略了姚老的
                                艺术价值,从观众中发现了他的造诣,随着一些重头戏很快地
                                落在了他的名下。班主除给他日工资三块(蒙疆票)以外,又
                                另加小费伍角。那时,张市人民受着日冠和伪蒙政府的压追,
                                处在底层的艺人景况更惨,常常受日军宪兵和汉好走狗的打骂。
                                有一次演《四郎探母》,唱词中有一句:“站在宫门叫小番。”这
                                本是通常的唱法,谁知一个穿西服的人跑到后台斥责他:“你知
                                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为什么要叫小番!”姚老赶忙陪笑解释,
                                对方把脸一绷“再这样唱非抓起你不可!”明知来者寻衅闹事,
                                只得忍气吞声,认错了事。
                                    姚老在青年时期以《四郎探母》中的四郎,《碰碑》中的杨
                                继业,《失空斩》中的诸葛亮,博得内外界赞赏,特别在塞外张
                                宣一带影响颇深。当时梨园公会会长梁一鸣来张演出,看了姚
                                老的演出后赞不绝口。临别时将一把令公刀和一个甩发赠于姚
                                老留念,姚老至今还保存在家里。在这前后有周啸天、赵化南、
                                刘汉臣、陈鸿声、白玉昆、王富英、靳沛亭等著名须生来张演
                                出,姚老主动求教,与他们交了知心朋友,这使他在艺术上又
                                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唱功的技巧上,收效显著,常常博得
                                观众的喝彩,成为“庆丰戏院”的头牌须生。就在这年(一九
                                四○年)老演员刘小山对姚十分器重,将生女(评剧演员)刘
                                桂云许之为妻,从此姚老在塞外山城安家落户了。


                                                                                      206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