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5 - 张家口政协
P. 215

格教导下,七天内学会了《黄金台》,演出后得到好评,与师兄
                                宋益春合演《连环套》受到了同行的称赞。到他十七岁谢师时
                                (一九三三年),已熟练地掌握了《捉放曹》、《南阳关》、
                                《二进宫》、《赶三关》、《武家坡》、《大登殿》、《全部四郎探母》、
                                《打渔杀家》、《刀劈三关》、《珠帘寨》、《群英会》、《借东风》、
                                《甘露寺》、《白蟒台》、《定军山》、
                                《阳平关》、《审头刺汤》、《逍遥津》、《碰碑》等二十多出戏。
                                其中《失空斩》、《斩子》、《斩黄袍》、《碰碑》为观众所欣赏。
                                也就是通常说的须生门的“三斩一碰”,有了这四出戏就可以闯
                                荡江湖了。
                                               三、山城“庆丰”显造诣

                                    一九三五年,北京的国民党有关方面以“群益社”的孩子
                                为基础,成立了一个穿军装的戏曲学校。不久便开到南方。这
                                时一直随母在家的姚老,先后在“吉祥”、“长安”、等几个戏院
                                搭班,他不光演主角还情愿为他人配演里子活,有时还补缺顶
                                武行。虽然各戏院都很喜欢姚老,但由于局势不稳,业务不佳,
                                姚老的收入难以维持母子俩的生活,一九三六年不得不随师离
                                京到外地闯荡。他们先到了青岛,这是个紧靠海边的花园城市,
                                京剧观众多,搭班的也多,姚老演的《捉放曹》、《斩子》、《刀
                                劈三官》、《逍遥津》、《失空斩》等,场场满座。班主为了把他
                                们师徒俩长期留下来,包银由一百元增到一百廿元,可是师傅
                                本着“见好就收”的想法,不到一年硬要离开,徒从师命去了
                                济南等地搭班。第二年“七七”事变后,返回北京。这时,在张
                                家口“庆丰园”的师兄梁益鸣,因每天说戏、抄本,还要顶两场
                                武戏,日久天长积劳吐血,便向班主推荐了师兄姚云龄来接替。
                                就这样,姚老于一九三八年十月来张,在“庆丰园”搭班,当时
                                的班主是赵光斗,演员有李桐来、小佩秋、张如庭、金玉铃、关玉


                                                                                      205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