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张家口政协
P. 182

年,母亲带她到包头去变卖手饰,为的是买几件戏剧服装。然
                                而,当她们回到呼和浩特市,新的灾难又降临到她们的头上。
                                父亲弃妻而去,另觅新欢。她们面临着挨饿的威胁。为了糊口,
                                母亲带着张秀英回到包头,寄食于外祖母家。为了能让张秀英
                                接受点教育,母亲节衣缩食,为人洗衣做饭,有时还得忍受家
                                中姊妹的冷眼斜视。靠着母亲的资助,张秀英上了一年多的私
                                塾。张秀英九岁时,经好心的赵 子介绍。拜口泉晋剧演员高
                                玉春为师,从此,她开始了梨园生活。
                                    旧社会学戏很苦,而且没有人生保障。契约上明确写着:
                                “狼吃狗啃,投河奔井,概不负责。”年已九岁的张秀英很明白
                                这一切,但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她踏
                                上了充满荆棘的道路。每天清晨四点来钟,一切还在万簌俱寂
                                之中,张秀英已经起床喊嗓子了,不管春夏秋冬,风雨无阻。
                                白天,除了一小会儿练功时间。大部分时间用来干杂活:春米
                                推磨,烧火做饭,洗衣扫院,她简直成了一个小佣工。晚上是
                                他们的演出时间,但这时,张秀英还不会演什么戏,只不过在
                                后台跑跑颠颠干点活,为师姐换戏装,沏茶端水,演出直到十
                                一、二点才散场。演出结束后,她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先为师
                                傅、师姐做好夜宵,再服侍师傅抽足大烟,最后当她拖着疲惫
                                的身体,挨在师姐的脚底躺下时,已是近凌晨二点钟了。
                                    在师傅家里,张秀英备受虐待。她常常吃不饱饭,还经常
                                挨打。有时,说不清是因为什么,她就会遭到一阵莫名其妙的
                                毒打。师傅经济上受了损失,会把秀英教训一顿;师姐和别人
                                呕气,也会揍秀英几下。总之,张秀英成了他们撒气的对象。
                                师傅打人,还很有一套理论根据。曰:“打戏打戏,不打不记”,
                                张秀英的记忆力虽然较好,但毕竟没有“闻而成诵”之才。况
                                且,师傅教她戏时,只念一遍戏文,第二天就要检查。常常因
                                为记错了唱词而惨遭毒打。她的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好象画家手里的调色板。

                                                                                      172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