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张家口政协
P. 184
从悲哀中解脱出来,为张秀英的初露锋芒报以热烈的掌声。
继演《哭灵牌》之后,张秀英在包头、呼市又主演了《杀
府》、《金刚庙》、《五雷震》等剧目,均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
从此,张秀英的名字,开始在塞北传扬开来。
戏剧界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即在演员成名后,需有艺名。
起艺名,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按演员的成名之岁起,如九岁
红,十二红等,一是按演员的性格、演技特长等起名。张秀英
的艺术之花盛开在十一岁这年,故艺名为“十一红”。可是,观
众和剧坛前辈又亲切地称她为:小红。
成名后,张秀英开始拿份子钱了。虽然她拿的钱只是班主
的百分之一(以后提高到百分之三),生活并不富裕,但总算能
填饱肚子了。之后,她有机会同当时戏坛上的一些名伶接触交
往,艺术上又有了一定的提高。她除了唱自己的本工戏之外,
也能反串青衣,她曾和著名晋剧演员白俊英、冀宋梅、王云楼
等人配过戏,她的艺术日臻成熟起来。
三、精益求精 塞上一葩
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新中国的成立给
张秀英带来了许多变化,她不再受班主的剥削,也不再为吃饭、
穿衣而担忧,她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
当中,一九五○年,她来到内蒙古商都县晋剧团演唱。商都县的
党政领导非常关心她,把她送进了识字班。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文
化知识,她勤奋刻苦地进行着学习,探索自身的晋剧艺术,她通
过听广播、看电影、话剧……,从中学习有利于发挥晋剧特长的
表演艺术和唱腔,有时,晚上怕影响同志们休息,常常一个人跑
到院子里练功。由于她勤奋刻苦的学习探索和反复实践,使她在
唱、念、做、打诸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但并未为此而满
足,她仍以扎扎实实的实干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地完善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