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张家口政协
P. 18

回忆民国年间张垣古城的梨园概况



                                                         刘明山


                                    我叫刘明山,艺名“五月鲜”。原籍是山西省忻县忻口镇。
                                我父叫刘德荣,艺名“云遮月”,在清朝末年,他是一位驰名北
                                方的晋剧演员。光绪十七年,我父曾来张家口市住过大兴院,
                                那时领戏的班主是山西蒲州人闹儿红。光绪十八年又被真天明
                                亮请到北京“广德楼”演出。不久慈禧便把他们的戏班请到宫
                                中献艺。我父演的是《双官诰》、《东宫扫雪》,颇得慈禧的欢欣。
                                慈禧还专门送了他一顶凤冠,一件蟒袍,以示嘉奖。我父从此
                                便在艺坛上誉满四方。尽管这样,在那个吃人的旧社会,艺人
                                们的政治经济地位依然是没有保障的。以后我父又回到了山西,
                                由于家中人口日多,负担日重,所以生活窘迫,以致忧劳成疾,
                                不幸于 1913 年 3 月 20 日,在他刚刚四十四岁的时候,便过早
                                地离开了人世。
                                    我父在弥留之际,曾再三嘱咐我母,在他逝世之后,可让
                                孩子们到张家口市,投奔他生前在梨园界结织的朋友,继续学
                                艺,以继承他未尽的艺业。
                                    遵照先严的遗嘱,贤慈的教导,我与二弟刘宝山(艺名十
                                二红),在先父去世不久,便于 1913 年(即民国二年)10 月底,
                                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张家口市,住了棋盘街的小兴院。那时我
                                年仅十五岁,在家乡时,先父生前曾传授给我山西北路梆子中的
                                《东宫扫雪》、《贺后骂殿》、《三娘教子》、《韩琪杀庙》、《桑园
                                会》等几个戏。但戏文只是在肚里装着,从未在舞台上露过。
                                因此,我虽出身于梨园世家,但来张后还得从头学起。当时

                                                                                       1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