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张家口政协
P. 20
枝梅门下学过艺,所以实际上他与我父是师兄弟关系,因此我
叫他师大爷。他的拿手戏是《三上轿》,嗓子虽然不太好,但表
演细腻,作派感人,所以在观众中亦颇有盛名。他曾亲自给我
传授过《三上轿》、《牧羊圈》、《忠保国》、《蜜蜂计》等传统剧
目。王天恩班主为了奖励他的培育后代之功,每月还另外多给
他一份工钱。
长胜班中的名角,除了这二人以外,还有大名鼎鼎的李子
健。子健是山西祁县人,原来姓常,兄名常新业,艺名大“满
庆”,他的艺名叫“二满庆”,又名“夺庆”。子健幼年丧父,兄
弟二人依靠一个榆次人名叫岳二忙的跟戏的伯伯,在娃娃班中
学戏,以后来到张垣,常新业住了小兴院,子健住了长胜班。
子健的小名叫“独子”,即取独占鳌头之意。岳二忙比他大三十
岁,子健兄弟叫二忙为“二大爷”,我们叫他“二班主”。子健
比我大四岁,他在二十岁左右,即在艺坛成名。每月赚五十五
吊钱的工资。我当时只是装个小丫环,扮个配角,所以工资比
他低得多。子健的拿手戏是《凤台关》、《英杰烈》、《百花点将》、
《大破天门阵》、《阴魂阵》等等。此外他还掌握着不少颇有风
趣和生活气息的小戏,如《拾玉镯》、《王婆骂鸡》、《布换花》、
《梵王宫》等等。据说李子健的《王婆骂鸡》是从山西名演员
后在张家口市郊区许家庄落户的三圪旦口中学来的,而水上漂
的《骂鸡》又是由子健所传授的,由此可以看到他们的师承关
系。子健虚心好学,他在张市时,曾从名艺人十里麻的儿子苏
大友的口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苏大友曾在青年时投师于名艺人母鸡蛋。母鸡蛋在张垣有三
大门徒:一是万全旧堡人杨子杰,水鲜花;一是刘凤霞之父刘
保善;另一个就是苏大友)。以后李子健到北京演出时,结织了
河北梆子的名演员张二魁的门徒李翠芬,二人借剧传情,遂结为
伉俪。李翠芬的父亲是北京的珠宝商,家有万贯之财,但膝下无
子,所以便把子健入赘为婿(俗名招女婿),以后子健便由姓常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