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0 - 张家口政协
P. 270

1927 年代表绥察二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
                                后返抵北京,正值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绥察党组织
                                遭受破坏,环境异常恶劣,但他仍赴绥察,力图恢复党组织,
                                不幸遇害”(见《辞海》缩印本 1979 年版第 831 页)。而自 1981
                                年后在张家口出现的“钉死说”是这样讲的:“多松年被捕后,
                                在严刑逼供与威胁利诱下,多松年拒不投降,被特务们用五个
                                一尺多长的大钉子活活钉死在大境门城墙上(以下简称‘钉死
                                说’)”。
                                    “钉死说”最早出现在张家口的时间大约在 1981 年以后。
                                文革后期,内蒙古大学历史系留校助教郝维民等来张家口,曾
                                走访过市总工会的王治良、高建英二同志,向他们宣传了“钉
                                死说”。郝还编写了一本小册子一一《多松年》,1981 年 10 月由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王、高二同志在编写张家口工人运
                                动史时,采用了郝提供的“钉死说”,这是从内蒙传到我市最早
                                的钉死说。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不是郝维民来张家口听到了“钉
                                死说”,而是他杜撰了“钉死说”并出版印出小册子《多松年》
                                后传到了张家口,个别人又把郝的观点当作证据,在张家口以
                                讹传讹,广为流传。1984 年,王治良、高建英二同志整理的《张
                                家口早期革命烈士一多寿》打印稿送到市政协文史处,并于
                                1985 年 3 月在《张家口文史资料》第六辑发表,也在市内外广
                                泛地宣传了“钉死说”。后来,《党史人物传》、《河北名人传》、
                                《张家口革命故事卷》及张家口电视纪录片等报刊杂志、广播
                                电台、电视台,也广泛地宣传了“钉死说”。
                                          二、“钉死说”在我市造成混乱

                                    1989 年—1992 年间,在我市近年来出现的“钉死说”,突然加
                                温,宣传力度达到了高潮,一些不明历史真相的小学生被烈士的事
                                迹所感染,冒着寒风,在城墙的砖缝中寻找大铁钉。据 1992 年8 月
                                25 日《张家口市报》“浪花”专版的报道中,写有:“1989 年 11 月
                                的傍晚,朔风呼啸,冷雪飞扬……而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却你架着
                                我,我托着你,趴在冷冰冰的城墙上一个砖缝一个砖缝地查找钉子,以

                                                                                      242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