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8 - 张家口政协
P. 238
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我的曾祖父邓世昌就是其中之
一。在 1894 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他率领“致远”号战舰的全
体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
不可辱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堪称中华民族
的世代楷模。
我的曾祖父邓世昌牺牲时仅 45 岁,对他我知道的不多,只
是幼年时听祖父、祖母和先辈对他的叙述。曾祖父原名永昌,
从军后改为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其父邓焕庄,字端甫,
清朝奉政大夫,曾祖为独子。曾祖母何氏生 3 子,我爷爷为长
子,名浩洪,次子浩祥,幼年早丧,三子浩乾。我父亲是长孙,
名小鹏,于曾祖父殉国 4 年后出生。
祖父母说,曾祖少时曾随其父移居上海,有机会学习英语。
他看到黄埔江上外国军舰横冲直撞,气愤地说:“中外商日盛,
外舰来华日多,中国的弱点都被外人探知,假使中国不用西法
建立海军,一旦强邻挑畔,就无法对付了!”从此决心献身海军,
卫国御侮。1867 年,18 岁的曾祖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任
“海东云”、“振威”、“镇北”、“扬威”等战舰管带(舰长),1879
年调北洋舰队任参将兼“致远”舰管带,官至北洋海军中军副
将。曾祖“治事精勤”,“西学湛深”,平素爱护士卒,生活简朴,
因而深受部下爱戴,是当时中国海军中不可多得的将才。他自
幼不热衷于“之乎者也”的八股文,偏爱英文新学,且好舞拳弄
棒,故父母对他不甚疼爱。由于常年在外练兵,很少回家。他牺
牲时,我祖父母结婚不久,祖母也就只见过他两三次面。18 岁
从军后,他曾三次回乡探亲,每次住三五天,最多不过七天,双
亲见世昌学有所成,对他才刮目相看。第一次探家是在同治十年
(1871 年),曾祖从大尉升某舰长的时候返家探望父母、亲友。
第二次在 16 年后,即光绪十三年(1887 年)曾祖刚从欧州买舰
回国不久,这次未能见到他的父亲,因为老人家已在五年前去世。
当时他曾接到丧报,因军务在身,不能回家奔丧。他回到家中,
一进门便跪在灵前哭昏,醒后挥泪写祭文,对未能见父亲一面视
为“终身大戚”。第三次在光绪十八年(1892 年),这是最后一次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