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4 - 张家口政协
P. 234
水平。
从 1659 到 1672 年,正是清王朝完成统一,推行政治、经
济改革的转折。随着南明势力的覆灭和圈地运动的停止,民族
矛盾渐趋缓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儒学的旗帜下又归于认同。
魏象枢以其独特的身份与经历,同各类知识分子建立了学术联
系。为官的有魏裔介、孙承泽等;隐居的有孙奇逢、李颙等;
平常人有刁包、左光图、成性等。反清的傅山、顾炎武(字宁
人,号亭林先生,1613 年—1682 年)等与他也有特殊联系。或
通书论道,或面晤恳谈。魏象枢结交各界朋友,扩大了自己的
政治影响。
他为表彰清官、志士、烈女、节妇写过一些诗文,宣扬封
建道德规范。他为重修《蔚州志》(李英纂修,顺治 16 年刻)
整理史料,编次纲目,写文章宣传。“经营国事心空壮,清白家
门景自悠”。他对于自己的生活是相当满意的。
1667 年,康熙帝玄烨亲政。两年后下令更名田,为社会生
产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并果断地除掉权臣鳌拜。同年,
魏象枢八旬老毋辞世。他依礼虔诚守孝。一个复出的机会摆在
面前。康熙 11 年(1672 年)经大学士冯溥推荐,他被授为贵
州道御史。
(四)
魏象枢以新的资态重返官场。由于他的威望与才干,“一岁
五迁,殊荣旷典”,最后落在户部,任左侍郎(相当副部长)。
当时,汉人降将平西王吴三桂等人事实上已形成割据势力,“掌
管一切文武官员兵民事务”,公然将朝庭命官指为外人,总督、
巡抚等均“听王节制”。庞大的军费全由国库开销,“天下赋半
为所耗”。1673 年,即魏象枢重返官场的第二年,康熙帝利用
吴三桂等人假意请求撤藩的机会,果断下令撤藩,并立即展开
平定叛乱的战争。
最初,魏象枢对平叛能否成功心怀疑虑,建议先惩贪官,整顿
朝纲。战争开始后,他兢兢业业,为“措兵食、察帑藏,多所规划”。
仅筹饷一事就三次上书,提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在当时传为佳话。他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