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张家口政协
P. 107

学习毕业后,9 月间被分配到《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晋察冀
                                通讯社》工作,从此奔赴抗日战争的最前方当了一名随军记者。
                                这期间写下了《麻雀战困扰下的日军》等火线报道文章,担任
                                起通讯社采访科长的职务。在通讯社工作时有机会见到 1937
                                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中任冀中某县妇联主任的堂姐肖玉环同
                                志。姐弟间在交流工作经验中谈到如何奔向抗日征程的经过,
                                后来成为玉岱烈士生平事迹中难得的珍贵资料。玉环同志建国
                                后一直在铁道部工作(已离休,仍住在北京市)。
                                    玉岱同志 1940 年调到平北地委宣传部任干事。1942 年冬,
                                地委决议开辟宣化县南部深井一带新区,指定戴烨为开辟新区
                                工作团负责人,带领同志一道开赴新区,途中驻入龙延怀七区
                                (今庞家堡区)柳沟村,等候护送穿越铁路的武装部队。在柳
                                沟期间玉岱同志与村民鱼水情深。我们曾专访柳沟村,见到双
                                目失明的老荣军。说起戴烨同志,老荣军们热情地答复说“知
                                道老戴,那可是个好同志。”他们详细讲述了戴烨牺牲的经过。
                                   1943 年 1 月 13 日,由平北军分区 40 团参谋长高昆山率领
                                的一个护送班赶到柳沟村与先已驻入村中的开辟新区工作团会
                                合。不料因一个区干部投敌告密,敌龙关特务队于 14 日拂晓包
                                围柳沟。住在村南头的护送班高昆山以下 5 人被俘。住在村东
                                头的戴烨同志,听到枪声,马上冲出住所,因深度近视,在仓
                                皇应变中眼镜落地打碎,走路辨不清方向,摸索行进中被崖头
                                上的敌人发觉射击,饮弹牺牲,年仅 25 岁。
                                    敌人不知工作团与护送班是一体,村民也不知高昆山与老
                                戴之间的关系。敌军押送高昆山撤出村后,柳沟村干部用棺木
                                装殓玉岱同志的躯体,同另一位牺牲了的战士姚二发,共同寄
                                置在村南土崖下的窑洞里,直到五十年代才先后由他俩的亲属
                                领运回家。
                                    为了纪念戴烨烈士,平北地委决定将柳沟村改名为戴烨村。
                                1984 年 12 月《晋察冀日报社忠魂碑》在阜平烈士陵园落成,
                                碑上镌刻着戴烨烈士的芳名。


                                                                                       79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