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4 - 张家口政协
P. 334
为艺术,王正良付出了很多。早年在上海时,有个夏天他
在阁楼上练声。几小时后楼下的邻居找上来了,因为王正良的
汗水浸透了衣裳后竟顺着楼板滴下去,邻居还以为他在拖地板
呢。他在北京郊区演出《磐石湾》,半夜散场尚未卸装,忽见妻
携幼子赶到,他心里一惊,妻子告诉他,父亲病故了,他流着
眼泪僵在那里……1977 年,他在北京演出《八一风暴》时接到
母亲病危的电报,紧锣密鼓般的演出已使他疲惫不堪,如焚的
焦虑又重重地压在心头,他几乎要垮了:含辛茹苦一生的慈母
远在上海眼巴巴地盼着自己,而作为主演他实难抽身。无奈,
他台下洒泪悲慈母,台上慷慨演英豪。
王正良演戏,是用心去演。粉碎“四人帮”后,他更加珍
惜每次演出。在《狸猫换太子》中他演陈琳,《拷寇》一折中,
当年迈苍苍、忠心耿耿的老臣拜见国太时,一声“国太千千岁”
语音未落,王正良身体往起一纵,嗵的一声双膝跪地,观众一
个炸窝“好”!他可是实实在在地往地上磕!一个月磕三十次,
他的膝盖就是这样生生磕坏了。在声腔艺术方面,王正良博采
众家之长,声音苍凉悲壮,吐字清晰,韵味深长,颇具余派、
杨派特色。有戏迷称,观其做戏,如饮香茗,沁人心脾,过瘾!
不错,王正良唱戏很讲究,那“尖团字、湖广音、中州韵”可
是纯正的京派。五十多年中,他扮演过一夜白发的伍子胥、忠
心耿耿的杨令公、仙风道骨的诸葛亮、忍辱求全的杨延辉、深
谋远虑的乔玄等许多历史人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王正良已退休数年。离开了舞台和观众,可他从未
间断对艺术的追求,每天依旧练声练功。有时因一个字唱得不
满意,他就要练十遍二十遍,直到满意为止。问他为何如此?
他说:“不为什么,唱了一辈子戏,就是舍不得放下……”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