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6 - 张家口政协
P. 336
术。在张君秋先生的著名琴师何顺信亲授下,《太真外传》、《王
春娥》《审头刺汤》等梅派戏中的唱段已烂熟于心。他当时在呼
和浩特演出《审头刺汤》时,唱快如珍珠脱线,唱慢能荡气回
肠,动如游鱼戏水,静如冰封寒梅,又因年岁小,扮相秀丽,
受到好评和欢迎。他的剧照被当时报纸登载,行家评说他的表
演,字清、情准、气匀、韵浓、板稳、腔顺,赞誉他为“小梅
兰芳”。
精湛的艺术来源于不懈地实践。1948 年,葛英芳在北京与
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叶盛章、黄元庆、孟俊臣、魏少晨等同台演
出,边与名家切磋戏艺,边学习提高表演水平。观摩了毛世来、
赵燕侠、阎世善、朱盛富等名家的演出,钻研了京剧名旦宋德
珠、晋剧名旦水上漂、蒲剧名旦王元凯的演技,对照“九阵风”
阎兰秋和程砚秋脚底下的功夫,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地苦练了两
年重点攻下了台步圆场功。如在演《溪皇庄》趟马的时候,三
个圆场下来,观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他在教学中,把
这些功夫传给了李增香,韩淑英等学生。同时把《打焦赞》、《樊
江关》等剧移植到晋剧剧种。
“我们小生有饭了”
1948 年下半年,葛英芳回到张家口以后,又在武旦戏中不
断探索,饰演了无数个主要角色。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杨排风》、
《泗洲城》、《酒丐》、《打店》、《打瓜园》等。1953 年,因剧团
小生行缺乏人才,在名小生王世霞、师凤华二位师兄热心帮助下,
葛英芳改演小生。不痴不迷成不了好演员,尤其是改行。演员
演戏要演得“入了迷”“发了疯”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更加纯熟自
如,达到更高的境界。他凭着一种对艺术痴迷的投入,很快“心
与神会,五子登科”(“五子”指嗓子、翎子、扇子、摺子、把
子。“五子”概括了小生行各个方面的技巧)先后和赵金蓉、吴
素琴、高蕴华等合演过《玉堂春》、《画中人》、《佘赛花》、《樊
梨花》、《四郎探母》、《群英会》等剧目。每一个台步,每一句
唱词,都凝聚着他对艺术的痴迷和无数的心血。如《佘赛花》
一剧,是葛英芳到北京观摩了叶盛兰、杜近芳的演出后,由他导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