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9 - 张家口政协
P. 329
磨,经与“大叔”(少东家高勃海)耐心谈妥,由扮演诸葛亮的
孙正华与他临时调换一下角色。诸葛亮是戏里的头号角色,从
头到尾有大段的念白和唱段,上午说了下午就演,确实够“玄”
的。可坐着演的时候多,总比疼的“够呛”好一些。演出前他
找了双大号的靴子,然而靴子一入脚还是钻心的疼痛。当时,
是既怕嘴上“砸锅”,又怕脚下出血,真是从头到脚的害怕呀!
可是等到一上场见了观众,他这个“初出茅庐”的诸蔼亮,就
到了忘我的地步。他每一场该要“彩”的地方全要下来了,而
一场下来,他又得一步一扭地咬着牙盯着下一场。散戏后,一
直在侧幕为他提心吊胆的师兄弟们,跑过来替他脱靴子,白科
华在骤然剧疼中看到满脚的脓血,酸楚的眼泪倾刻象断线的珠
子,簌簌地落了下来。这泪水,有难诉的委屈、抱怨,也有自
慰和幸运!
“学艺难,从艺更难”!这是白科华和命运之神交往之中心
灵触深的感受。
俗话讲,“挑水靠膀子,唱戏要嗓子”。就在白科华即将出
科去搭班演戏的关键时期,他变声“倒呛”了。这对一个即将
自谋生路的人,恰是路前偏遇风裹雪,雪罩迎头又加霜!
“七年的心血怎能白费!”白科华出科前,夜中多少回呆愣
在“祖师爷”的神龛前,默默地做心理准备。
记得,他出科前的第一次搭班,正赶上“海派”老生王椿
柏在天津演出临时组班。演出中,他发现王先生是宗麒不学麒,
文武全才,唱念俱佳。所演的岳飞、武松、萧何、徐策之类的
拿手角色是神形兼备,干净利落,风格上独树一帜。“京派”看
了戏也是无不佩服。就在这段搭班不长的时间里,白科华发现
王先生有个散戏后爱在后台聊天的习惯,于是,他每次散戏都
要和师兄弟们一块陪着王先生聊到深夜。“工夫不负有心人”,
通过聊天才使白科华对麒派艺术的真谛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更
感到艺海之中学无止境。
正是由于这种暂短接触中的启示,使他在回京拜了乔玉林先
生后正式搭班演出的四年里,无论是在谭富英剧团,还是在马连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