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8 - 张家口政协
P. 328
宫格中他写的也满是金少山、马连良、梅兰芳等名角的名字。
老师见了作业,也不禁失笑说:“你呀,小戏迷!”
十岁那年,经亲戚、著名的老生演员哈宝山介绍,他进了
私人科班“太平社”。后尚小云先生入股,又改名“长庆社”。
没出一年,股东闹分歧,科班频临解散。天津劝业场的少东家
高勃海派人到京,将白科华等 30 多个孩子招到天津成立了“稽
古社”。从此,白科华正式开始了艰苦漫长的科班生活。几年中,
他向郑盛厚、阎喜林、韩富信、娄延玉、叶德风、韩舒声、李
庆喜等先生学会了《战樊城》、《长亭会》、《鱼藏剑》、《清河桥》、
《摘缨会》、《卖马》、《赶三关》、《镇潭州》、《战太平》、《三家
店》、《打登州》、《南阳关》、《夺太仓》、《下河东》等唱功、文
武老生戏,又和阎喜林先生(富连成喜字辈)学会了《失印救
火》、《马义救主》、《打侄上坟》、《天雷报》、《喜封侯》等做功
戏,向程永龙先生(著名红净演员,其在北京和关外都很红,
人称神胎老爷)学会了《白马坡》、《华容道》、《汉津口》、《战
长沙》、《古城会》和《打严嵩》等。
那时,逢年过节,先生们都要与学生一起同台献艺。其中,
白科华在尚和玉演出的《四平山》里演过李渊;在程永龙老先
生的《古城会》里扮过刘备;在程继先的《群英会》里扮演过
诸葛亮(程继先是俞振飞、叶盛兰的老师)。这种演出,对白科
华不仅是一种促进,重要的是让他学会了不少“硬里子活”,像
《四郎探母》的六郎、《四进士》的毛朋、《一捧雪》的莫怀古、
《珠帘案》的程敬思、《失街亭》的王平等等。特别是通过这些
舞台上的磨合与交流,使他真正认识了“只有小演员而无小角
色”的说法。所以,他无论扮主角、配角还是旗牌院公、上下
手,都是倾心尽力,由此台下也有了“人缘儿”。
坐过科的人都深知“累”和“罪”两个字的真正份量,正是这
种磨砺,才锻炼了白科华老师后来克服种种困难的勇气和做为一个
演员职业上应有的道德品质。他记得,有一次演出《七擒孟获》,
平时他扮演马岱,这个角色除几场重头戏外,在中间有一场是“水
战”,这时候他腿脚上正闹湿疹,穿靴子特别困难。为了减轻病痛折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