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张家口政协
P. 271

而去,不留姓名。

                                                     迷  信  色  彩


                                    民国以来,农村大部分庙宇衰落了,有的改了学堂,为什
                                么安静庄泰山庙经久不衰?除别的因素外,凡夫俗子都说“泰
                                山奶奶很灵验”“这是一座热神庙”。民间有很多传说,给她加
                                上了“神灵”的迷信的颜色。
                                    奶奶被封为“送子娘娘”。“你若不生养,乘庙会拴个泥娃
                                娃(俗称替身),拴男生男,拴女生女”。可是每个人生来,不
                                可能一帆风顺,尤其在 12 岁以内,不知冷暖饥饱,往往多灾多
                                病,再加医疗事业不发达,那么,这些小孩的安康只好寄希望
                                于“奶奶”了。孤子、晚子(俗称娇养养)怕难长成,百日后,
                                由父母抱着,送到庙内给替奶奶服务的和尚“认义”。“认义”,
                                就是给和尚作义子,这样容易长大,认义不白认,通常的见面
                                礼:一付大卷子(共十六个,每个半斤白面)、四包点心(每包
                                一斤)、一双鞋(通常折款)。来而不往非礼也,回送一顶和尚
                                帽(通常给黑面红里布料,家长做),将五个一面字钱(明以前
                                的)用红头绳串成尖瓣梅花锁往义子脖上一套。回去后,头前
                                留上前拉拉(俗称马鬃鬃),头后留上后拽拽(俗称小辫辫),
                                这样就抓住了,不会死去。互相来往至 12 岁还愿为止。还愿,
                                就是 12 岁庙会那年,本人亲自拿上供品、香纸,另带一把扫炕
                                笤帚,敬完香后,主动替和尚打扫庙内卫生(一般作个架势)。
                                扫完,让和尚在头上或背上打上三下。打完后,必须赶快往家
                                跑,从此赶出庙外。回家剃去前拉后拽,进入成人行列。若是
                                老生子,实在缺,那要许一辈子的“老香纸”。即每年庙会供献。
                                和尚死了,义子都要去送葬,故群众说:“和尚没儿孝子多”。
                                    小孩病了,一般家长都要“许念”好了供献。若是受惊,
                                或病重昏迷不醒,就近家长要到庙内“叫魂”,按通例带上供

                                                                                    - 247 -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