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8 - 张家口政协
P. 318

沟万壑中搬到这个小村里。大自然之美值得欣赏,职工同志的革
                                命精神更值得称赞。当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张家口市重获解放,
                                《导报》也于 1949 年 1 月 4 日奉命终刊。我和大部分同志是第
                                二批进入张家口市的,大约是在一月中起身的,报社人员在走之
                                前,召开了总结工作和表彰模范会议,并还了房东的家具,打扫
                                了院落和街道,恋恋不舍地向住地群众告别。路过龙关、赵川时,
                                又饱览了雄伟的长城。在行军道上,人们犹屡屡回头远望那奇拔、
                                秀丽、连绵无际的燕山山脉,联想到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
                                了重大贡献的燕山人民,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一定会创造
                                出他们向往已久的幸福生活。
                                               团结在一个目标下的战斗集体

                                     《导报》社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培育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
                                体。在冀热察区党委的关怀和领导下,《导报》社这个战斗集体
                                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张家口日报》社编写的《察哈
                                尔报刊史》和几位同志写的回忆录,对《导报》社的这个战斗集
                                体,已经作了生动的、深刻的描述。在这里就我的亲身感受,补
                                充几笔。
                                      《导报》社的绝大多数人员都经过革命战争(时间有长有
                                短)的严格锻炼,具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政治素质,
                                靠勤奋的工作和学习,熟练地掌握了技术业务,不少人成为熟练
                                手和内行。我作为一个编辑,熟悉和了解比较多的首先还是编
                                辑、记者(包括社长、总编辑、编辑科长)。创建《导报》社的
                                第一位社长钱丹辉同志,跟报社相始终的副社长兼总编辑是沈重
                                同志。钱丹辉同志在陕北鲁艺学习后,到晋察冀边区第一军分区
                                作宣传工作,曾组织过“铁流社”出版《诗战线》月刊,他与田
                                间、魏巍(当时笔名红杨树)、邵子南被称为晋察冀边区四大名
                                派诗人,载入一本五十年代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现代部分。


                                                                                    - 286 -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