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张家口政协
P. 203

动中也很突出,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后来他便留校搞机关生
                                产。学生打的柴,由食堂低价收买,柴款用于买毛巾、肥皂、
                                牙粉、纸笔以及鞋袜、衣服。有许多学生学会了纺线、织布和
                                卷烟生产,尤其是所卷纸烟在市场上出售,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有不少男同学也学会了纺线、织布。通过生产劳动,既解决了
                                学校经费不足,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生产技能,还增加
                                了个人收入。

                                    (四)学校党的组织及活动

                                    这所学校,从创办之日起就在党的领导下工作。建有党的
                                基层组织。当时党的组织不公开,一切活动秘密进行。所谓不
                                公开,就是党的组织机构不公开,党员的身份在群众中不公开,
                                党组织的活动不公开。实现党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党员
                                校长的全面负责制,党支部的保证作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
                                带头作用来体现。
                                    (1)学校党组织的设置。从“边二师”到“联中”,由于
                                规模不同,班次不等,党员人数有多有少,所以,党的组织名
                                称也有变动。“边二师”时只有党员二十几名,全校只设有一个
                                基层支部,下设五个党员小组。支部书记是校长王士元同志,
                                组织委员刘超同志,宣传委员徐敬之同志,另一名支委是学生
                                党员金凤山同志(女)。支部的日常工作由刘超同志具体负责,
                                金凤山协助进行。金凤山是 1939 年入党并参加工作的老同志,
                                曾任小区妇联主任。1942 年又到易县六高小学习,那时也是支
                                委,是我高小入党介绍人。学生党员小组,一般按住房和人数
                                设立。我所在党小组是由一队一组、二组和六组中的五名党员
                                组成的,组长先是赵一风,后由我担任,那时支委和组长不是
                                选举,而是由上级指定。
                                    在冀察中学时,班次增多,党员增加,由支部改为总支。以


                                                                                    - 195 -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