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张家口政协
P. 183
张、毡皮等物。”远在明末山西客商就云集张垣,经过多种渠道
发展贸易经商,到清代康乾盛世,在张家口的上下两堡,大境门
外西、正两沟,仅外贸商号就有数十家,大小茶店五十多户,每
年投入外贸贩运活动的牛车、骆驼高达万余,真可谓“店铺如林,
车队若云”。山西商人,有极悠久的贸易传统,且占有雄厚的财
力和较广泛的联系渠道,到了清代又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因此垄
断了张垣茶叶和对外贸易。据清乾隆年间《万全县志·志余》记
述:“八家商人者,皆山右(西)人,明末以贸易来张家口,曰
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
云发。”“定鼎后,承召入都,宴便殿、蒙赐上方服馔。自是每年
办进皮张,交内务府广储司。”这里就告诉我们山西商人不仅垄
断了张家口的一切贸易活动,而且还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当时
的清皇经常宴请他们在皇宫吃饭,并赐予黄马褂,表示支持他们
的旅外贸易交往。当年“大盛魁”,就垄断了半数以上的旅蒙贸
易,持有清廷的“龙票”,成为张垣的首户。张家口的四大茶庄
长裕川、长盛川、大玉川、大昌川、这“两大”、“两长”就是山
西祁县人的商号,所以称“祁县帮”。尤其是“大玉川”是清廷
御贴备案的商家、持有“双龙红贴”,这红贴就是通行蒙古草地
的通行证。俄蒙商人看到红贴后,就放心大胆地同他们进行贸易,
“空口无凭,红贴为证。”当年清政府还赐给“大玉川”一块双
龙石碑,上刻着这家茶庄在旅俄、旅蒙中的贸易活动,赞扬了商
人们的功绩。至今这块石碑还保存在堡子里鼓楼北街茶店故址院
内。据传大玉川的掌柜是祁县人范永斗的后裔,清朝官府为了表
彰范氏的经商活动,曾赐其黄马褂、御食和牌匾等物,范氏在山
西也是颇负盛名的商家。
山西商人从事茶叶的收售运屯,都一手包办。他们深入到
浙、闽、两广的茶区,垄断了一部分茶山、茶场、茶园、从茶
叶的种植、采摘、加工、运输,都由茶庄经营。当年大玉川在福
- 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