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张家口政协
P. 172
是后起的。
清代中叶,晋中乔氏迁居张垣,开设了金城、元隆两大碱店,
因资金雄厚,代理经营人士均从晋中而来,而且都是经商能手,
所以,这两个纯粹属于山西派系的碱店从一开始就业务实力居
上,后成为诸碱店中的为首字号。德懋和德恒属于本地派系,都
是万全县的财东,德懋属马家财势范围,德恒属罗家财势范围。
这两家都起店较晚,无论从资力基础上或经营力量上都不如乔家
两店。至于裕源是万全县霍家所有。霍家发家很晚,从“崔三东
家”到“霍老五”,发家才两辈,在“霍老五”一代才形成所谓
“十大裕”。裕源碱店是“十大裕”之一,开业已经是民国以后
的事了,所以,历史较短,根基不深,比之以上四店都差。
碱坯(即原碱)产自草原各碱淖,一般都是蒙族劳动人民
从淖里捞出后售给张家口碱商的。有的是碱商派专人在碱淖直
接收购,雇有长期脚户往回拉运;有的是拉脚的车户从蒙民手
中直接把碱坯拉到张家口代替交货。无论哪种脚户大都是崇礼
一带衣民。张北等县也有拉碱脚户,但为数极少。拉碱车都是
纯粹木制的“牛牛车”,俗称“老倌车”。这种车连整个轱辘都
是木头的,轮子上没有一块铁瓦,磨转年久,轱辘差不多都不
圆了,加上车轴也没有铁活,一头牛拉一辆车,走起来经常是“呱
哒哒、吱吜吜”,虽有规律节奏,却显得十分难听。车不坚固,
牛拉着费劲,走起来很慢,一辆车只能拉碱坯三百多斤,顶多四
百斤。脚户为节省人力多拉货物,把牛车用绳索连接起来,一接
二三十辆、四五十辆,由一个赶车人手执一根荆条(俗称“鞭杆
子”),跟随车队前进,牛走得稍微一慢,赶车的即举起荆条喊几
声:“噢,哒哒,噢,哒哒”,车即提高一点速度。车上拉的碱,
都用席片围盖成一个两头尖的小席包,不论是哪家的车,也不论
谁赶的车,都是一样的围盖法,好象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远远
望去颇为一致。这种牛车因为都连接成一条长龙行进,速度
- 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