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张家口政协
P. 76

又大大的唱了一段,唱完后,又把印交回给六郎。“小二宝”面对
                                “河南红”这一回敬却闹了个措手不及,难以答对。演完戏之
                                后,“小二宝”不服气,两人到宣化,提出互换角色重演,再现
                                高低。“河南红”满口应许。当演到“河南红”交印时,“小二宝”
                                把印接过去。试看“河南红”还有啥新招儿。结果“小二宝”接
                                过印无词可答。“河南红”连板连唱,越唱越起劲。两次较量,
                                “小二宝”服气了,最后拜“河南红”为师。
                                    “河南红”记性好,戏多,据说他有戏一百二十八本,只三
                                国戏就有七十二本之多。多才多艺的“河南红”还练有一身好武
                                术。有一次到涿鹿唱戏路过一个大山口,遇到两个贼盗,向他要
                                买路钱,“河南红”好话说了千千万,贼盗不依,便动了手。“河
                                南红”无奈,独身与贼盗对打,最后两贼盗败给了“河南红”。
                                    “河南红”定居赵川,成家后妻不生养,抱了一个男孩,起
                                名叫张俊,随父从小学戏,唱二花脸,唱功不错,因口吃,道白
                                费力,半路改行,干杂衣箱。张俊已下世。“河南红”有两个孙
                                子,一个叫张忠孝,一个张忠贵,现住家都在赵川,从事农业劳
                                动。
                                    “河南红”在宣化传授艺术、培养徒弟,起了很好的作用,
                                对晋剧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和他的徒弟郭寿山(艺名
                                “金铃黑”、郑万禄(艺名“羊倌红”)等共同努力,使我县群众
                                喜爱的山西梆子,人才倍出,艺术水平有了提高,给我县后来晋
                                剧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因此,“河南红”成了我县晋剧
                                发展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重要演员。
                                    然而,由于受旧社会制度的影响,思想保守,艺术不能交流,
                                “河南红”好多的长处和艺术未系统地保留和继承下来。特别是
                                他的马鞭功夫无人继承,至今有些活着的老艺人倍感惋惜和遗
                                憾。
                                    尤其感人的是“河南红”出身贫寒,晚年时还保持着朴素作
                                风,粗茶淡饭,他头戴着老毡帽,身穿破皮袄,经常到地里拾茬

                                                                                       68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