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张家口政协
P. 173

角,同班出科的师兄弟有郝胜魁(小生),孟长荣(丑),杨胜鹏
                                (花脸)等。期满后,因黄德胜班缺花脸,又在戏班里多留了
                                一年。二十二岁时离开科班,先后住赵挺福班,在各地俱乐部
                                (日伪时期称俱乐部)演出,辗转在张宣、内蒙、山西一带。
                                同台演出的有:李景云(盖天红)、刘玉(小金钟、青衣)、曹
                                燕香(青衣)、侯玉香(小旦)、宋玉凤(小旦、青衣),李子健
                                (刀马、四小名旦李世芳的父亲),李小燕(青衣),李翠凤(小
                                旦)等。
                                    一九四六年到张家口第二分会康德剧社,同台演出的有崔
                                德望(九岁红)、筱月楼(刀马)、李胜德(生)等,司鼓李开
                                (四喜子),四九年解放到宣化二团。张胜林的艺术才华,到解
                                放后才真正得到发挥。旧社会艺人只愿挣钱糊口,生活不定,
                                到处奔波。新中国,艺人得解放,生活有了保障,再不用东跑
                                西颠到处流浪,能够安下心来排戏演出,研究艺术。张胜林在
                                宣化团一直为头牌花脸。五九年到北京汇报演出。在《铡赵王》
                                中饰包公,一台显红,受到田汉的接见,可以说这是他艺术生
                                涯中的鼎盛时期。
                                    张胜林的表演艺术主要以唱功为主,属于大花脸,他天生
                                好嗓,音色洪亮,得到观众热烈的掌声和赞誉。他唱腔的特点,
                                没有派系区别,可以说是汇集各家之长,经过自己消化、探索、
                                熔为一体独创胜林派。他的唱腔,有黄德胜的基础,又学马武
                                黑、彦章黑。唱腔特点:吐字清,咬字真。在演现代戏《夺印》
                                中饰陈有才,又吸收了评剧的长处。后来又吸收了京剧花脸的
                                唱腔,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吐字清楚,音色宽广,感
                                情豪放,节奏明快的唱腔。
                                    他另一个特点是,根据唱词的内容和个人嗓子的特点,在
                                不同的戏里对于不同的人物,采取不同的唱法。如《秦香莲》中
                                的包公和《打金枝》中的郭子仪不同,《二进宫》中的徐延昭和
                                《算粮》中的王允不同,他在唱腔上采用不同的唱法,来表现不

                                                                                      163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