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张家口政协
P. 168

解,才进入排练。《斩子》是晋剧须生的看家戏,人人都会演,
                                很少名演员对剧情提出过疑问,只是演完就了,从不过脑。但
                                王云楼经过演出之后,却感到有些地方不合理,就对杨六郎交
                                印一段的戏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尽管她改的唱词文学水平并
                                不高,可是对一个未上过学的老艺人来说,是多么不易。尤其
                                追求剧情合理的精神更是可贵。她去雁北忻县一带演出,当地
                                一些青年演员看了他的《斩子》,很受启发,提出向她学习《斩
                                子》的新词,她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们。王云楼肚里有戏上百
                                出,为追求戏情戏理的合理性几乎每出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
                                是一位追求改革的行家。她自己写的剧本有:连本戏《孟丽君》
                                六本,《刘公案》十二本,改编剧本有《困雪山》二本,《刘巧
                                儿》等。
                                               五、归农心不悔          余热亦生辉

                                    一九六五年,丈夫郝胜魁犯错误,使王云楼同志的心身受
                                到严重打击,决定回乡务农,随丈夫回到了涿鹿县张庄村。临
                                走时,只带了三个月的工资,给儿子盖了三间房,基本都花光
                                了。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粗茶淡饭也难以维持。当时丈夫郝胜
                                魁因犯错误,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病重缠身,卧榻不起。八
                                十多岁的老父亲,不能动弹,失去劳力。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又
                                落到她的身上。但是王云楼毕竟是在旧社会吃过苦的人,没有
                                被困难吓倒,亲自参加劳动,经常挖野菜度日,她没有愁眉苦
                                脸,一筹莫展,而是有说有笑,情绪饱满。表现了一个中国妇
                                女的高贵品德。
                                    第二年丈夫郝胜魁得癌症,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第三年
                                父亲郝鸣皋因年老多病,相继去世。一九六八年,在王云楼五十
                                岁时,经人介绍,嫁到宣化县赵川村。家庭生活来源,主要依靠
                                丈夫六十元工资。生活水平也不太富裕,家里没柴烧,她经常到
                                五里地以外拣柴,家里还养着猪和鸡,天天给猪挑野菜。尽管如
                                此,仍然感到很满足,心情开朗,十分乐观。何况由于务农,躲


                                                                                      158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