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9 - 张家口政协
P. 349
晋剧女须生王云楼先生的艺术生涯
饭碗,“宁给二吊钱,不把一句传”。云楼为了学艺,煞费了苦
心,一是“买艺”;二是“偷艺”。她省吃俭用,将自己的份子
钱,买吃的、喝的、穿的,孝敬班里的“师叔”、“师大爷”,求
他们给自己“说戏”,她的《凤仪亭》、《回荆州》就是这样学的。
“买”不到就“偷”。她的《杀楼》谁也没教,是“偷”来的。
当时,绥远、包头的“坐腔班”很多,大买卖家差不多都有全
套响器,时常“打坐腔”,清唱戏曲片断货或整本戏。云楼悄悄
挤进去,听人家唱,将唱词、道白记在肚里,然后抄在“万金
帐”上,在每段唱词上注明“夹板”、“二性”等字样。她听说
“大观园”或是“同和园”哪里唱“杀楼”就跑去躲在旯旮里,
边看边记。她攒钱买了一块“大中堂”镜子,挂在屋里,对着
镜子练表情身段,硬是把一出《杀楼》学会了。
云楼有句座右铭:“学艺必须虚心,人人是我的老师,我对谁
都尊敬。”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民国二十三年,她随戏
班到萨拉齐唱戏,那时她已挂了头牌,有一天,承事老板让她扮
《玉虎坠》里的钱郎,她没学过,沉吟不语,刚要说:“我唱不了!”
忽然看见一个名叫“二宝子”的传把子的,向她又点头,又忽闪
眼,她不明白什么意思,等承事的走了,她走过去,二宝对她说:
“答应吧,能演!”她红着脸说:“师哥,我不会呀!”“二宝子”
说:“一会儿我给你等当!”散了戏,“二宝子”让她别走,拿上马
鞭,教她如何趟马、如何望门、如何见小旦、如何下场……她们出
了这个戏。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一个只挣几毛钱份子的传把子的,
敢教她这个一天挣三卦钱的大主演,说明云楼平日是如何虚心待
人。云楼除了本工戏以外,小生、小旦、青衣等,其它行当的戏也
都愿意学,用她的话就是“挑在篮子里就是菜”、“艺是真正的宝,
学在身上就有用”。这一年,她学了许多小生、小旦戏,像《梅绛
亵》、《坐窑》、《卖水》、《万花船》、《折桂斧》。而且她是认认真真的
- 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