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8 - 张家口政协
P. 348
文 苑 掠 影
年来到绥远,落了户,改唱山西梆子。他一家人都是唱戏的:
二儿子乳名“二菊子”,唱黑头,三儿子“三菊子”唱武生,女
儿“小金娥”唱花旦、青衣。当时已是个唱红了的名角儿。除
了“小金娥”是保定生的,二儿、三儿都是绥远生的。此外,
他还买了两个女孩子,一个叫“小金枝”,唱青衣;一个叫“小
金蝉”,唱花旦,两个都是十五六岁。
在组班当中,戏班里缺个胡子生,师父提出带云楼去,李
班主怀疑地说:“你徒弟刚学戏,行吗?”师父笑了笑:“让她
登登台看吧!”云楼头一次登台,唱了一出《采桑》,她扮相好,
嗓子好,台下看戏的多是庄户人和买卖人,大声喝彩!李才也
不住地点头,当下拍板,每天给她开份子二卦钱(平时官钱局
的钱币,一块顶八毛)。云楼从登台第一天起就没吃过“低头饭”。
云楼跟着师父在小召席片园唱了一年多戏,为了适应演出
需要,好多不会的戏她都是现学现唱,师父头天给她念,第二
天就登台,像《芦花》、《汾河湾》、《乾坤带》等都是这么学的。
在戏班里,除了跟师父学以外,云楼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她
不小瞧任何人,见艺就学,包括跟包的、传把子的。“小金娥”
的跟包,叫“老相”,山西阳泉人,自幼在山西坐过科,肚里的
戏很多,后来坏了嗓,以跟包、传把子为生,云楼对老相极为
尊重,老相经得多,见得广,给她说了不少戏,对她的帮助很
大。
民国二十三年,云楼 18 岁,出科了,她离开了师父,住了
杨二挠子、七三子承的戏班。请的演员有宋玉凤(旦)、鱼儿生
(双印子)、宋翠凤(“三女红”的姐姐)、“小五子”(陈宝山)、
三白师父(大黑)、闺兔(丑),在绥远财神庙唱。
为了招徕看客,戏班每天换新戏,云楼深深感到自己会演的
太少了。怎么办?学!当时学艺是很难的,老艺人怕砸了自己的
- 322 -